提问

伪造货币罪中对数额有何要求?

大律师网 2024-04-19    人已阅读
导读:伪造货币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对于定罪和量刑,数额是一个关键因素伪造货币的数额会直接影响到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对应的法律责任。

伪造货币罪中对数额有何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通常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全国经济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发布司法解释来具体规定。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如《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如何区分伪造货币与变造货币?

伪造货币和变造货币在法律上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主要区别在于制作方式和对货币的改动程度。

1. 伪造货币:这是指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制造出看似真实的货币,但实际上是完全虚假的。这种行为涉及到复制货币的设计、图案、颜色、质地等所有元素,使得伪造的货币在外观上足以误导他人认为其是真实的货币。伪造货币通常涉及到更严重的刑事责任,因为它涉及的是完全的欺诈行为。

2. 变造货币:则是对真实货币进行修改或篡改,如剪贴、挖补、涂改面额、替换部分图案等,使其价值高于原货币。变造货币的行为可能只涉及到对货币的部分修改,但其目的也是为了欺骗他人,使其误认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实际。

法律依据:

关于伪造和变造货币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

1. 伪造货币: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变造货币: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变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这两个罪名中,数额的大小是量刑的重要参考因素,数额越大,刑罚越重。同时,无论是伪造还是变造货币,如果涉及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都可能面临更重的刑罚。

伪造货币罪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伪造货币罪的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伪造货币的行为时,具备明确、直接的犯罪意图,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非法制造、模仿法定货币,意图使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流通并被公众误认为真币,从而损害货币的公共信用和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对伪造货币罪的主观故意认定,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明知行为性质: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伪造货币的行为,即明知自己制造、仿造的是法定货币的外观、特征,而非其他物品。这包括对货币的图案、文字、材质、防伪标识等具体要素的复制或仿制。

2. 明知违法性:行为人应当清楚知道,伪造货币是法律所禁止的。即使对具体刑罚规定不甚了解,也应知晓伪造货币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3. 具有流通意图:行为人伪造货币并非仅出于个人收藏、娱乐等非流通目的,而是意图使伪造的货币进入市场流通,被公众作为真实的法定货币接受和使用,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这种流通意图可以是直接的,如直接使用或贩卖伪造货币;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模板、技术指导等帮助。

4. 明知后果严重:行为人应当认识到,伪造货币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货币发行的专属权,破坏了货币的公共信用,还可能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影响国家经济稳定,甚至诱发其他相关犯罪。行为人对此有明确的认知,并愿意承担相应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明确规定了伪造货币罪:

“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此条款并未直接提及“主观故意”,但根据《刑法》第十四条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结合上述法律规定,对伪造货币罪的主观故意认定,需证明行为人:

1. 明知自己在伪造货币(符合《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 有意使伪造货币进入流通,造成公众误认并使用(体现“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3. 对伪造货币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有明确认识,并自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其对法秩序的挑战)。认定伪造货币罪的主观故意,需要综合考察行为人对伪造行为的认识、对伪造货币流通意图的把握、对行为违法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理解等多个方面,确保其在明知违法、明知后果严重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实施伪造货币的行为,具备犯罪故意的基本特征。

伪造货币罪的定罪和量刑与伪造的货币数额密切相关,数额越大,刑罚越重任何涉及货币伪造的行为都应谨慎对待,以避免触犯法律。同时,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态度。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