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结婚彩礼的具体上限金额。
1.治理高额彩礼: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治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体现国家对遏制天价彩礼的决心。
2.司法解释明确返还规则: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规定:
未办理结婚登记:原则上应返还彩礼,但若双方已共同生活,需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因素确定返还比例。
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般不予返还彩礼,但若共同生活时间短且彩礼数额过高,或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可酌情返还。
3.地方倡导性标准: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制定彩礼倡导性标准,例如:
甘肃华池:2025年彩礼不超过12万元,2026年不超过10万元,并取消“压箱钱”“离娘钱”等隐性彩礼。
甘肃陇西:倡议彩礼总额不超过5万元,鼓励零彩礼。
4.法律原则: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民法典》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彩礼应基于双方自愿,不得成为婚姻的强制条件。
倡导文明婚俗:国家鼓励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大操大办,推动彩礼回归“礼”的本质。
一、需退还彩礼的法定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以下情形下,给付彩礼一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予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若双方未领取结婚证,仅举办婚礼或共同生活,离婚时彩礼通常需退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若双方登记结婚后未实际共同生活(如分居、未建立家庭共同生活),离婚时可主张退还彩礼。此情形需以离婚为前提。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若彩礼给付导致给付方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如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背负巨额债务等),离婚时可请求退还。此情形同样需以离婚为前提。
二、司法实践中的考量因素
即使符合上述法定情形,法院在判决时仍会综合以下因素确定是否退还及退还比例:
1.共同生活时间
若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较短(如仅数月),法院可能酌情退还部分彩礼;若共同生活多年且育有子女,通常无需退还。
2.彩礼数额与用途
若彩礼数额巨大且未用于共同生活开销(如未购置家具、家电等),退还可能性较高;若彩礼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或用于家庭支出,可能减少退还比例。
3.双方过错程度
若离婚由一方重大过错导致(如出轨、家暴等),法院可能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权益,调整退还比例。
4.当地经济水平与习俗
法院会参考当地人均收入、彩礼习俗等因素,判断彩礼数额是否合理,进而决定退还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