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
第三章 市直单位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
第四章 考核与奖励
第五章 附则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将《长沙市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
二00三年六月四日
长沙市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湖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单位应按本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对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政府有关单位报告安全事故隐患,举报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政府有关单位,应当立即进行查处。
第六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市直有关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
(一)组织实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其实现;及时组织制定和发布有关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
(二)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三)每季度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会议要作出决定,会议情况要有书面记录,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应明确由专人负责落实。
(四)建立健全本地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并保证其履行职能所必需的办公场地、工作经费、专用检查车辆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五)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重大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理以及奖励对重大事故瞒报、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个人和在推广先进安全技术、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六)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政府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组织考核、奖惩,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检查,依法关闭非法开采及其他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八)负责消除本地区威胁公共安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督促落实隐患整改资金,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应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
(九)制定本地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建立本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当本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组织善后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时作出或督促作出对重特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的行政处分决定。
(十)确保本地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和各项事故指标平稳。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行政首长不在岗位时,由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人担负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县级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分管其他方面工作的领导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分管领导责任。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亲自或者委托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研究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二)督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支持解决所需经费和人员。
(三)将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及时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组织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对发现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召集有关单位研究整治措施,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五)本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督促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督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批复意见。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应当履行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二)受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委托,主持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
(三)研究、解决本地区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四)督促有关单位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制定和落实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措施。
(五)本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协调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报。
(六)主持本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工作,定期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有关单位工作汇报,全面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应当履行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章 市直单位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一条 市直单位共同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定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单位(本系统,下同)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规范,并监督检查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部署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
(三)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要作出决定,会议情况要有书面记录,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措施,应明确由专人负责落实。
(四)每半年向市政府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安委)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时将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报告市政府和市安委。
(五)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构,明确职能,配齐人员,提供工作经费、技术装备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条件。
(六)组织、指导、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七)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坚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涉及安全生产问题时,应征求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对已取得行政审批的单位和个人,审批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对未取得行政审批、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依法予以查处。
(八)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组织考核、奖惩,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九)所属企事业单位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按规定进行了“三同时”审查验收,特种设备按期检验、凭证运行,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并取得相应证书。
(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超出职责范围无法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或者市政府。
(十一)制定本单位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部门主要领导批准后报市政府和市安委备案。本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应按规定立即报告,并及时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十二)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做好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按时向市安委报送安全事故统计报表。
(十三)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和各项事故指标平稳。
第十二条 市经委(市安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