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何为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什么是正当防卫 2024-02-17    人已阅读
导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都是刑法中的合法行为,它们在面临现实危险时,允许公民在必要范围内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护合法权益。两者在行为对象、行为限度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何为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 行为对象不同:紧急避险针对的是第三方或者公共利益,即为了避免更大的危害而对无辜的第三方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必要的损害;而正当防卫则直接指向不法侵害者本人,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反击的行为。

2. 行为限度不同:紧急避险要求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所避免的损害,即“损失比较原则”;正当防卫则要求防卫行为不超过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程度,不存在明确的比例限制,但在实践中也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3. 法律后果不同:紧急避险中对无辜第三方造成的损害,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正当防卫中,只要未超过必要限度,不仅无须承担刑事责任,而且也不需要进行民事赔偿。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 同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如何界定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了防止或者制止这种侵害,对侵害人采取的一种必要的、适当的反击行为。界定正当防卫主要需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具有紧迫性。

2. 行为目的: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3. 防卫对象:防卫行为的对象应当是实施不法侵害的人。

4. 防卫限度:防卫行为的强度和手段应当与侵害行为相适应,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如果是在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即使造成了不法侵害者的伤亡,也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该条文同时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特殊防卫权”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于公民自卫权的充分保障。

正当防卫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行为人为了防止或者制止侵害,对侵害者进行反击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成立正当防卫需满足以下四个基本要件:

1. 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即必须有客观存在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种侵害可以是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

2. 防卫意图:行为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主观上具有防卫的目的,即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不是出于报复或者其他非法目的。

3. 时间要件:防卫行为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或者紧迫之际进行。既不能事前防卫,也不能事后防卫。

4. 防卫限度: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在强度和后果上应当相当,不得超过有效制止侵害所必需的范围。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该条文进一步明确,在特殊情况下,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均体现了刑法对公民自我保护权的尊重和保障,同时也强调了行为人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必须遵循适度、合理的原则,不得滥用。准确理解和区分两者,对于正确判断和处理相关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关注大律师网,3万+注册律师每天为您提供实用的法律干货。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从专业角度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