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六旬老汉潜入传销窝点救女遭拒 借口“没旱烟”及时逃离

大律师网 2017-10-30    人已阅读
导读: 为营救陷入传销组织的女儿,闫家余可谓煞费苦心:他和外甥设计打入广西北海的传销团伙内部,并与打传队里应
  【潜入传销救女遭拒】为营救陷入传销组织的女儿,闫家余可谓煞费苦心:他和外甥设计打入广西北海的传销团伙内部,并与打传队里应外合,将女儿强制带出来。可最后女儿仍不愿随他回家,还要继续留在当地“奋斗”。

  10月27日,62岁的闫家余已从广西回到湖北老家。他说:四天前,女儿本来已和他一起到了火车站,准备乘车回家,可临走时她突然不肯离开,说自己“不想放弃”。 这令闫家余有种无奈的挫败感。

  针对这种情况,接受采访的反传销人士认为,在目前打传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整治工作还应健全救助机制,加强涉传人员的“反洗脑”教育,如此方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女儿拉父亲搞传销,老汉借口“没旱烟”逃离

  闫家余是湖北荆门人。他说,女儿闫芳(化名)大概是去年六月开始“搞传销”的,自己也曾被女儿拉入传销组织。2016年9月,闫家余还在广东佛山的工地打工,主要从事城市下水道的施工。那段时间闫芳多次给他打电话,劝他离开“又苦又累”的工地。“她说她在湛江开了一间卖食品的店子,让我过去帮忙。”闫家余当时信以为真,便从佛山赶到广州坐火车——车票是女儿帮他在网上买好的,他上车后才发现,火车不是开往湛江,行驶方向竟是广西南宁。

  到了南宁后,闫家余根据女儿买好的车票,转车来到北海。女儿和几个外地男女在一个小区租了一套房子,他们带闫家余到北海游玩,告诉他中央很重视北海的发展,准备在北海建“3条高铁、9条高速”;一些人轮流给闫家余上课,介绍“投资生意”,鼓动他交69800元“投资”,“以后最高可拿到1040万元。”

  闫家余当时不知道,他接触到的所谓“投资项目”,其实是传销活动中有名的“1040阳光工程”——通过交会费、发展下线,号称可以分到上千万元。

  闫家余被女儿骗至的北海市。经过女儿等人的“洗脑”后,闫家余决定“投资”。他返回湖北老家,把家里的2.5万元积蓄全部带来北海,加上女儿的钱,凑足69800元交上去,从此成为了以缥缈财富为梦想的传销一员。两个月后,闫家余发现“生意”不对劲,“其实就是骗人”。他决定离开。刚好从家里带去的旱烟抽完了,他此前想让家人寄些烟丝过来,可同伙的人不让他透露住处地址。于是他提出自己回家拿烟,“他们见我两个月没发展一个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价值,就让我走了。”

  反传人士:打传需建立“反洗脑”救助机制

  事实上,今年来北海的打传工作处于持续的高压态势。这正是闫家余等人所期盼的。

  “基本上每天都有行动,都在抓人。”10月27日下午,北海市银海区打传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公开报道,今年8月29日,北海出动两千多名执法人员清查了311个传销窝点,查获1228名涉传人员;9月底,北海市检察机关对“2.17”传销专案的167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作出批逮决定,这是广西迄今一次性逮捕人数最多的传销案件。

  而另一方面,一些传销人员被遣散后仍设法重返传销组织,这成为执法人员头疼的现象。对于闫家余女儿这类例子,我国资深反传销人士李旭认为“非常普遍”。

  “这些传销受害人都被洗脑了。打传办和家人把他们带出来,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根本改变。”李旭说,由于并未认识到传销的本质,许多参与人员就算解救出来,也不愿回家,有的回家后又重返传销组织。

  “家长带走人但带不走心。他们认为家人是挡他的财路”李旭说,对于打传办等执法部门的教育,传销人员往往有排斥心理,甚至有“提前免疫力”,“传销组织早就给他们提前打了预防针,执法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他们认为是宏观调控,是吓唬胆小怕事的人。”

  作为中国民间反传销协会的会长,李旭介绍,民间专业反传人士大部分从受害者转变过来,熟悉传销内幕能“现身说法”,可起到较好的劝说效果。李旭还建议,执法部门查获和解救传销人员后,应加强“反洗脑”教育,“很多地方并没有形成‘反洗脑’劝说的救助机制,导致治标不治本。你把人遣送走,半路他就跑回来了。”

  据李旭介绍,近年来,国内民间反传组织也在加强与地方执法部门的合作,对传销参与人员进行专业的“反洗脑”教育。

(编辑:chanchan)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