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网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网络诈骗有哪些实施手段?

大律师网 2021-05-29    人已阅读
导读:随着互联网的流行也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网上寻找工作或者是购物和娱乐消遣了,这也催生了很多的不法分子想靠着网络这一便利来骗取别的钱财,那么网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网络诈骗有哪些实施手段?怎么预防网络诈骗?接下来下面跟大律师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网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网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网络诈骗有哪些实施手段?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网络诈骗有哪些实施手段?

网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网络诈骗有哪些实施手段?

  1、不法分子通过电子邮件冒充知名公司,特别是冒充银行,以系统升级等名义诱骗不知情的用户点击进入假网站,并要求用户同时输入自己的账号、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如果群众粗心上当,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骗取的账号和密码窃取客户资金。

  2、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聊天,以网友的身份低价兜售网络游戏装备、数字卡等商品,诱骗用户登录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网站地址,输入银行账号、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如果群众粗心上当,不法分子就利用骗取的账号和密码,非法占有客户资金。

  3、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喜欢下载、打开一些来路不明的程序、游戏、邮件等不良上网习惯,有可能通过这些程序、邮件等将木马病毒置入客户的计算机内,一旦群众利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客户的账号和密码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当人们在网吧等公共电脑上上网时,网吧电脑内有可能预先埋伏了木马程序,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也有可能被窃。

  4、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怕麻烦而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的心理,通过试探个人生日等方式可能猜测出人们的密码。

  网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2017主要是根据诈骗的金额,诈骗的后果严重程度来判定的。我们国家规定,个人诈骗的金额达到三千元的就可以立案侦查了,当事人是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网络诈骗的手段是比较多的,包括通过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

  立案标准的第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怎么预防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网络诈骗有哪些实施手段?

  有人总结为:坚持“三不原则”,同时谨记骗子惯用的“八个凡是”。

  “三个原则”是指: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也就是不要轻信网上,特别是手机上的各种信息,不要贪图小便宜。也不要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

  更不要在没经过正确的确认下,就向陌生人转账。否则会导致财产损失!

  “八个凡是”只指骗子惯用八种伎俩,大家一定要注意!

  1、凡是网络兼职刷单的。

  2、凡是办理贷款,先要缴纳平台费或手续费的。

  3、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4、凡是通知中奖,领取奖品要先交手续费的。

  5、凡是通知要求登陆网站,查看通缉令的。

  6、凡是电话中需要银行卡及短信验证码的。

  7、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8、凡是涉及到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上述几种情况,平时要注意区分,几乎都是骗子经常使用的伎俩。特别是对老人、孩子等分辨能力稍微差一些的人。

  如果真的被骗,请立即报警,不要犹豫,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