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犯罪是否涉及刑事责任追究?
在法律体系中,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侵权行为主要违反的是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通常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当侵权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如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等,就会触犯刑法的规定,从而转变为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章规定了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等一系列与侵权行为可能相关的犯罪类型。
2. 例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又如,《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何种情况下构成侵权犯罪行为?
侵权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并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行为。在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犯罪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但仍然实施该行为;
2. 客观上存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包括但不限于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人格权等;
3. 侵权行为的情节严重,比如造成的损失巨大,或者社会影响恶劣;
4. 侵权行为达到刑法规定的追诉标准,例如根据相关罪名的规定,非法经营数额较大、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至二百二十条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进行了详细规定,如侵犯著作权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等。
- 如《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至二百五十二条则对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
- 如《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此外,《刑法》中还有诸多条款涉及侵权犯罪行为,如破坏生产经营罪(第二百七十六条)、侵犯商业秘密罪(第二百一十九条)等,都从不同角度对何种情况下构成侵权犯罪行为做了明确界定。
侵权犯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侵权犯罪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1.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侵犯他人人身权或财产权的行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比如在侵犯知识产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各类侵权行为中,行为人通常需要对受害人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2. 行政责任:对于一些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侵权行为,如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等,除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可以对侵权者作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3. 刑事责任:当侵权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时,侵权者将面临刑事责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一系列与侵权相关的罪名,行为人可能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等刑罚。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至一千二百零七条等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至二十五条等关于行政法律责任的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至二百二十条(侵犯著作权罪)、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及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关于刑事责任的规定。
侵权犯罪是否涉及刑事责任追究,关键在于该行为的具体性质及严重程度。如果侵权行为超出了民事责任的边界,达到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则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还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在处理侵权纠纷时,应结合具体案情,准确判断行为的法律属性,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温馨提示:本回复仅作为一般情况的参考,若无法满足您的法律需求,请直接咨询律师。我们承诺在5分钟内快速响应,以提高问题解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