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当事人应本着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原则,就争议问题进行充分沟通与协商,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从而化解纠纷。这种方式既高效又经济,有助于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
当协商无果时,可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第三方调解机构申请调解。调解机构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居中协调,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具有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双方利益。
若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当纠纷发生时,可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和保密性等特点,适用于复杂且专业性强的纠纷。
若没有仲裁约定或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将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判决。诉讼是最终的解决途径,具有强制执行力。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效力,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1. 合同主体合法与资质齐全
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需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确保合同双方(发包方和承包方)具有签订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并具备完成合同所述工程的能力。这是合同合法性的基础。
2. 合同内容详尽且合法
合同应详细列明工程的关键条款,如工程概况、合同工期、质量标准、签约合同价等,并涵盖双方的权利义务、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材料与设备、验收和竣工结算等具体内容。合同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确保合同的明确性和可执行性。
3. 遵循法定程序与专业审批
在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批和签订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内容合法、条款齐全、表述规范。在签订前,合同应按照规定审批顺序进行审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投标的建设工程,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