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会受到什么处罚?

大律师网 2025-03-14    人已阅读
导读: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危害国家安全,也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驻外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因此,驻外人员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规守纪,严格自我约束。如一时行差踏错,应及时悬崖勒马,并向相关部门如实说明情况,争取宽大处理。大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间谍罪”的相关问题。

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会受到什么处罚?

  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具体的处罚措施和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一、处罚措施

  驻外人员被策反后,如果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间谍罪或者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根据情节的不同,可能面临以下处罚:

  1.间谍罪: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案例分析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我国某驻外机构公职人员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的间谍案件。张某在境外任职期间,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设计陷害,并在威逼利诱下达成“合作”,利用工作便利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我国内部大量涉密信息。在即将离任回国之际,张某甚至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签订“承诺书”,约定回国后继续为对方工作、提供情报。最终,张某因犯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国家秘密罪,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五十五条

  驻外人员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敌对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如果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项

  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

  本章上述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中,除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九条外,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会受到什么处罚?

发现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怎么举报?

  如果发现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举报,并了解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

  一、举报方式

  根据2025年1月10日国家保密局发布的公告,国家保密部门举报受理电话已统一调整为12336。机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凡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线索或保密违法违规行为的,均可拨打该电话进行举报。

  二、举报注意事项

  在举报过程中,举报人应尽可能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包括被举报对象的基本情况、保密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事实、相关证据材料等。这将有助于保密部门快速核实举报线索,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提高举报的实效性。

  三、举报的意义与保护

  1.举报的意义:

  举报驻外人员被策反泄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举措。通过举报,可以及时发现和查处保密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国家秘密被非法泄露,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2.举报人的保护:

  国家保密局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经查证属实,有重大贡献的举报人将予以奖励。这体现了国家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举报行为的鼓励。同时,保密部门也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和举报内容,确保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以上则是关于“间谍罪”的详细内容,大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相关咨询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