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 的驾驶行为被认定为醉驾。
2023年12月28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也再次明确,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经呼气酒精含量检测,显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 80 毫克 / 100 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驾。
而当血液酒精含量处于20mg/100ml至80mg/100ml之间时,属于饮酒后驾车,虽未达到醉驾标准,但同样违反交通法规,会面临相应处罚。
若血液酒精含量低于20mg/100ml,则不构成酒驾。至于120mg/100ml,它并非醉驾认定的界限标准。
不过,当驾驶者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20mg/100ml时,无疑属于醉驾范畴,且在量刑时,相较于刚达到80mg/100ml的醉驾者,血液酒精含量更高往往意味着更严重的醉酒状态,在无其他从轻情节的情况下,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随着血液酒精含量升高,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通常也会增加。
对于初犯,若血液酒精含量在80mg/100ml至150mg/100ml之间,且不存在《意见》中列举的15种从重情形,如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汽车、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等,可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公安机关可能不予立案。
但如果甲存在上述从重情节,即便血液酒精含量刚过80mg/100ml,公安机关也会立案,甲将面临刑事处罚。
一旦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甲可能被处拘役,并处罚金。
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若甲有自首、坦白、立功表现,或者自愿认罪认罚,又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积极赔偿损失并取得谅解,这些从宽情节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相反,若甲具有从重情节,如在人员密集的市区道路高峰期醉驾,增加了公共安全风险,量刑可能会加重。
除刑事处罚外,无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醉驾者都将面临严厉的行政处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若甲被认定为醉驾,其驾驶证将被吊销,且 5 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