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揭交友APP陷阱 帅哥美女没一个真的

大律师网 2017-04-06    100人已阅读
导读:近年来,各类手机同城交友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围绕这些APP出现的各类骗局也层出不穷。

近日一则揭交友APP陷阱的新闻引发关注。近年来,各类手机同城交友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围绕这些APP出现的各类骗局也层出不穷。


针对这一现象,重庆九龙坡警方5日揭秘这些交友类APP背后的诈骗伎俩,提醒网民注意防范。


  重庆九龙坡警方近日接到25岁的受害人张韩(化名)报警,称其在朋友介绍下,在手机上安装了名为“爱约助手”的APP。朋友介绍称,只要下载注册,就会获得与同城美女“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张韩注册后,立刻就有一位叫“夜阑珊”的美女主动向他搭讪。


  与对方聊了几句后,APP却弹出一个弹窗提示,称要想和对方进一步交流,需支付50元购买“通信服务”。张韩按照系统提示,通过支付宝转去50元。但张韩很快发现,之前还热情主动的“夜阑珊”,此时却突然噤声。他连发十几条信息,对方却再无回应。张韩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遂向重庆九龙坡区九龙园派出所报警求助。


  警方揭秘:APP暗藏骗局“美女”多为虚拟用户处理过多起类似警情的民警告诉记者,与张韩对话的很可能不是真人。类似的同城交友类APP用户其实大多为虚拟用户,其头像和资料全部来自大数据的抓取和盗用。被骗者收到的热情搭讪几乎都是电脑程序自动发出的,以此诱导用户付费。


  民警指出,目前开发一款类似交友APP,成本非常低廉,最低只要两三元,而且APP当天即可上线。配套的信息识别抓取程序,会自动去QQ空间、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抓取用户头像后识别、注册,完善整款软件只需千元左右。这些打着“约”字招牌的擦边球社交软件,运作手法简单,获利却是暴利。APP能够在一个月无宣传推广情况下,致使下载并使用的人数超过百万。这类社交软件会员价格在50元上下浮动,保守估计类似社交软件月收入可达50万。


  由于用户支付的“通信服务费”一般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数额较小,大多数用户碍于面子,一般都选择息事宁人。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又处在完善中,因此打击此类违法犯罪,存在一定难度。致使这类APP运营风险较小,而打击难度大,造成类似APP泛滥。


  民警支招:“三不为”避免掉入桃色陷阱


  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刑警支队民警毕星波介绍说,根治手机同城交友APP违法行为,需要网信、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采取措施。尽管在打击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对于广大网友而言,压住热情,守住底线,提高警惕,捂紧钱包,做到“三不为”,完全可避免落入APP交友“陷阱”。


  首先是“不盲从”。目前,手机APP市场鱼龙混杂,除了像“爱约助手”这样诱导用户付费行骗的,更有植入木马、秘密吸费、窃取用户信息等多种骗局,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对于各类送到眼前的APP,尽管宣传的天花乱坠,但用户切记谨慎点击下载安装,以免轻易落入圈套。


  其次是“不轻信”。同城交友软件用来招徕客户的一大法宝就是满屏的“优质”交友资源:“女性”漂亮,“男性”英俊,而且全部热情主动,让用户欲罢不能。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网民要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遇到APP“美女”、“帅哥”主动搭讪时,要高度警惕,切忌一时冲动,盲目乐观。


  再次是“不转账”。这是预防APP交友诈骗的最后一道关口。骗子所有铺垫,到此才是关键环节。此时,因客户已被虚拟的“帅哥美女”蒙上眼睛,为了“深化感情”,很难抵住系统的付费诱导。因此,网民要在大脑中要设置一根“安全保险阀”,一旦触动“付费”、“打款”、“加会员”等关键词,就立即进行自我预警。


此外,一旦发现被骗,希望受害人能及时报警。



(编辑:Sakura)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