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张家界溶洞垃圾堆积事件停职依据是什么?

大律师网 2025-06-09    100人已阅读
导读:张家界溶洞垃圾堆积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当地4人因履职不力被停职,凸显生态环境保护与公职人员责任追究的紧密关联。溶洞作为特殊地质资源,其生态破坏不仅影响科研价值,更关乎公共利益。此前多地曾发生类似溶洞污染事件,暴露出监管漏洞与责任缺失。大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生态保护不当”的相关问题。

张家界溶洞垃圾堆积事件停职依据是什么?

  停职依据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与《政务处分法》。例如,2025年6月,张家界慈利县龙潭河镇竹峪村党支部书记卢志富因在微信群发表“来天坑拍照就给我打”等不当言论,被镇党委停职检查。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第七条,停职检查属于对违规违纪违法、失职失责失范的领导干部采取的岗位、职务、职级调整措施。同时,《政务处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公职人员涉嫌违法被立案调查且不宜继续履职的,任免机关可暂停其职务。卢志富的停职处理符合上述规定。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第七条:组织处理,是指党组织对违规违纪违法、失职失责失范的领导干部采取的岗位、职务、职级调整措施,包括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降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处分法》第五十二条:公职人员涉嫌违法,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张家界溶洞垃圾堆积事件停职依据是什么?

停职能否免除法律责任?

  停职仅为组织处理措施,不能替代法律责任追究。例如,2024年贵州毕节12处溶洞因养殖户违法排污被污染,检察机关向生态环境局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若张家界溶洞污染涉及刑事犯罪,如污染环境罪,相关责任人仍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停职与法律责任并行不悖,需根据具体违法情节依法追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上则是关于“生态保护不当”的详细内容,大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