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生活补贴
基本生活补贴是低保户的核心保障,标准根据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动态调整。以2025年为例,部分城市低保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784元,农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5元。补贴发放实行分档救助,如农村地区一档补助对象月补助标准可达510元,二档为400元。补贴金额需满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规定。
2. 医疗救助补贴
医疗救助补贴涵盖门诊、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可按70%-90%比例救助。部分地区对重病患者实行年度最高限额救助,如年累计救助限额可达4万元。此外,九种大病专项救治补贴(如胃癌、食道癌等)可额外报销部分费用,部分地区取消大病救助限额。
3. 住房保障补贴
住房保障补贴包括住房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城镇低保家庭可申请住房租赁补贴,标准按人均20平方米、每平方米18元计算,无房家庭月补贴可达1080元。农村低保户可申请危房改造补贴,一级危房每户补贴2万元,二级危房补贴0.3万元。
4. 教育补贴
教育补贴覆盖从小学到大学阶段。小学初中阶段提供寄宿生生活补贴、营养健康补贴;高中阶段提供教育补贴;大学阶段提供奖学金、助学金。低保家庭贫困应届大学生可一次性享受2000元救助。部分地区对残疾学生、孤儿等特殊群体提供额外补助。
5. 取暖与水电补贴
取暖补贴根据地区差异发放,如四区“三无”对象每户每取暖期补贴800元,一般对象补贴550元。水电补贴方面,部分地区每月减免7吨水费、15度电费,有线电视收视费仅收基本收视费。燃气费用按每户每月2.2元标准收取。
6. 殡葬服务补贴
低保对象可免除五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包括遗体运送、冷藏存放、火化、卫生纸棺、骨灰盒等。减免标准因地区而异,如城区遗体运送费用为160元/次,普通火化费用为140元/具。
7. 物价与节日补贴
物价补贴根据CPI指数动态调整,当CPI超过3%时,按低保标准的1/12发放;超过5%时,增发50%。节日补贴按家庭保障人口每人100元标准发放,部分地区在春节、中秋等节日额外发放慰问金。
补贴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如云南省2025年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735元提高至744元,农村标准由每人每年6400元提高至672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按城市低保标准的1.3倍发放,集中供养照料护理补贴最高可达每人每月1035元。
补贴对象按困难程度分为A、B、C三类,实行差异化救助。A类对象增发164元/月,B类增发109元/月;城市低保户中,A类增发138元/月,B类增发78元/月。重病患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可叠加享受专项补贴。
申请人需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收入证明等材料。审核流程包括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公示等环节。审批通过后,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
补贴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监管部门定期核查救助对象资格,对家庭收入超标、财产状况不符合规定的及时退出保障范围。动态管理要求每年至少复核一次,家庭情况变化需及时报告。
低保户可叠加享受医保、教育、住房等多部门政策。、新农合缴费困难群体可获全额资助;低保家庭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住房困难家庭可优先申请公租房。政策衔接机制确保救助资源精准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