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意味着,虽然防卫行为是合法的,但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行为人仍需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1. 主观要件:构成故意伤害罪,首要的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身体伤害,但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只是疏忽大意或者过失导致他人受伤,则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可能构成过失伤害罪。
2. 客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且这种行为与他人的伤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伤害的程度可以从轻伤到重伤,甚至死亡。
根据刑法,公民在遭遇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