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犯罪动机和手段:如果被告人的犯罪动机纯正,或者犯罪手段较为轻微,法院可能会考虑减轻其刑罚。
2. 悔罪态度:被告人如果能真诚悔罪,积极赔偿受害者损失,法院可能会基于其悔罪表现给予从轻处罚。
3. 从犯地位:如果被告人是在他人的指使或胁迫下犯罪,作为从犯,其刑罚通常会比主犯轻。
4. 自首和立功: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被告人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有其他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免除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特别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重大立功”通常是指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等对社会危害程度大、影响深远的立功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表明,自首情节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法院对被告人量刑的决定。自首的认定不仅要求被告人主动投案,还必须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如果存在隐瞒或虚构重要犯罪事实的情况,则可能无法被认定为自首,从而不能享受到自首带来的量刑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