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给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且对遗失物的占有是基于法律规定的义务,而非权利。
侵占罪是指行为人将代为管理、持有或者应当退还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辩护律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护:
1. 证据质疑:如果指控的证据存在瑕疵,如取证程序不合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存疑,可以质疑证据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对侵占事实的认定。
2. 主观故意:侵占罪需要证明被告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如果能证明被告人没有这样的故意,或者其行为是出于误解、误操作等非故意情况,可以作为辩护理由。
3. 财物归属:如果能证明被告人对财物有合法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那么侵占罪的指控就不成立。
4. 情节轻微:如果被告人的侵占行为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事后积极赔偿,可以请求法院从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犯侵占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如果侵占的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也适用上述规定。此外,行为人应当返还侵占的财物,如果无法返还,应赔偿相应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