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号--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初裁公告

大律师网 2015-03-05    人已阅读
导读: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号--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初裁公告 来源:作者:发布部门: 商务部 发布文号: 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9年2月12日发布200
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号--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初裁公告 来源:作者:发布部门: 商务部
发布文号: 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9年2月12日发布2009年第12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以下简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29173611和29173619。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中国对苯二甲酸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商务部做出初步裁定(见附件)。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初步裁定
  调查机关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存在倾销,中国国内对苯二甲酸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征收保证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八条和二十九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2010年2月3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时,应依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对被调查产品的具体描述如下:
  调查范围: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
  被调查产品名称:对苯二甲酸(英文名称为TerephthalicAcid)
  化学分子式:C8H6O4
  化学结构式:HOOC[C6H4]COOH,如下图:(略)
  规格:精对苯二甲酸、其他对苯二甲酸
  物理化学特征:对苯二甲酸是无色针状结晶或无定型粉末(外观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无毒、有刺激性,粉尘具有爆炸性,能溶于碱溶液,稍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
  主要用途:对苯二甲酸是大宗有机原料之一,是聚酯纤维和非纤维聚合物的重要基础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EG)缩聚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还可以与1,4-丁二醇或1,4-环己烷二甲醇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对苯二甲酸的下游加工产品主要是聚酯,包括聚酯纤维(涤纶)、非纤维聚酯产品如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等。
  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9173611(“精对苯二甲酸”)和29173619(“其他对苯二甲酸”)。
  对各公司征收的保证金比率如下:
  韩国公司
  1.株式会社晓星2.7%
  (HyosungCorporation)
  2.三星石油化学株式会社3.4%
  (SamsungPetrochemicalCompanyLimited)
  3.SK油化株式会社3.5%
  (SKPetrochemicalCo.,Ltd)
  4.三南石油化学株式会社4.2%
  (SamnamPetrochemicalCo.,LTD.)
  5.KP化学公司2.9%
  (KPCHEMICALCORPORATION)
  6.泰光产业(株)2.4%
  (TAEKWANGINDUSTRIALCO.,LTD)
  7.其他韩国公司11.2%
  (AllOthers)
  泰国公司
  1.Indorama石化有限公司18.9%
  (IndoramaPetrochemLimited)
  2.Siam三井PTA有限公司12.2%
  (SiamMitsuiPTACo.,Ltd.)
  3.TPT石化大众有限公司18.5%
  (TPTPetrochemicalsPublicCompanyLimited)
  4.其他泰国公司20.1%
  (AllOthers)
  三、征收保证金的方法
  自2010年2月3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时,应依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保证金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保证金金额=(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保证金征收比率)×(1+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
  四、评论
  各利害关系方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可向商务部提出书面评论并附相关证据,商务部将依法予以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9年2月12日正式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以下简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29173611和29173619。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中国对苯二甲酸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调查机关做出初步裁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
  2008年12月12日,调查机关收到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现更名为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厦门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对苯二甲酸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韩国、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进行反倾销调查。
  调查机关审查了申请材料后,认为申请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及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中国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的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于2009年2月12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韩国、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倾销调查期为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
  (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
  1.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月9日就收到中国对苯二甲酸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韩国驻华大使馆、泰国驻华大使馆。
  2009年2月12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并向韩国驻华大使馆、泰国驻华大使馆正式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部分,请其协助通知所在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申请书中列明的国外企业。
  2.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的登记应诉期内,韩国三星石油化学株式会社(SamsungPetrochemicalCompanyLimited)、三南石油化学株式会社(SamnamPetrochemicalCo.,LTD.)、株式会社晓星(HyosungCorporation)、泰光产业(株)(TAEKWANGINDUSTRIALCO.,LTD)、KP化学公司(KPCHEMICALCORPORATION)、SK油化株式会社(SKPetrochemicalCo.,Ltd)、Siam三井PTA有限公司(SiamMitsuiPTACo.,Ltd.)、Indorama石化有限公司(IndoramaPetrochemLimited)、TPT石化大众有限公司(TPTPetrochemicalsPublicCompanyLimited)向调查机关登记倾销应诉。
  3.发放问卷和收取答卷
  2009年3月4日,调查机关向应诉的境外生产商和申请书中列名的境外生产商发出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在该期间内,韩国三星石油化学株式会社、三南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晓星、泰光产业(株)、KP化学公司、SK油化株式会社、Siam三井PTA有限公司、Indorama石化有限公司、TPT石化大众有限公司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给予申请企业适当延期。至答卷递交截止之日,调查机关收到了全部9家登记应诉公司递交的有关倾销部分问卷的答卷。
  4.听取利害关系方的意见
  在案件调查期内,调查机关应约会见了本案申请人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现更名为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厦门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部分下游聚酯企业代表、国外应诉公司三星石油化学株式会社、三南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晓星、泰光产业(株)、KP化学公司、SK油化株式会社、Siam三井PTA有限公司、Indorama石化有限公司、TPT石化大众有限公司的代表,听取了其对本案调查的陈述和意见。
  5.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
  调查机关于2009年6月派出调查人员赴浙江进行实地考察,召集有关国内生产企业和下游聚酯企业进行座谈,倾听各方意见,进一步了解产业状况以及案件影响。
  (三)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初步调查
  1.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
  2009年2月12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参加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2009年3月4日,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期截止,调查机关共收到有效登记材料8份,均为国外生产商/出口商。其中韩国6家,分别为:泰光产业(株)、KP化学、三南石油化学株式会社、SK油化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晓星、三星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泰国2家,分别为:Siam三井PTA有限公司、TPT石化大众有限公司。经审查,调查机关接受了其登记。
  按照调查机关要求,韩国泰光产业(株)、KP化学、三南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晓星分别向调查机关提交了登记应诉补充材料,就法律代理权限问题进行了澄清。
  2.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2009年3月2日,调查机关成立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并于当日发出《关于成立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的通知》。
  3.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3月10日向已知的国内生产者、国内进口商发放了《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和《国内进口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相关咨询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