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专利侵权后应如何收集证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专利权人在发现他人侵犯其专利权时,有权依法收集、提供证据。具体证据收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直接证据:获取并保全涉嫌侵权的产品、设备或涉及侵权方法的现场操作记录等实物证据,以便与专利权利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间接证据:收集销售合同、发票、宣传册、网站截图、电子邮件、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明对方存在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者进口涉嫌侵权产品的行为。
3. 公证证据:为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可以向公证机构申请对上述收集过程及内容进行公证。
4. 技术鉴定:若涉及专业技术问题,可申请由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以明确是否构成专利侵权。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至六十九条关于证据的规定,明确了各种证据形式以及如何收集、保全和运用证据的原则。
如何理解并判定“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行为?
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是指在未获得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擅自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专利权人的独占实施权,构成了对专利权的侵犯。
判断是否构成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 是否存在有效的专利权:行为发生时,被实施的专利必须是在有效期内且处于合法有效状态。
2. 是否未经许可:行为人没有得到专利权人或其授权人的明确、合法的实施许可。
3. 是否实施了专利权所保护的内容:行为人实施了专利权所涵盖的产品制造、使用、销售等行为,或者是使用了专利方法,或者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了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4. 行为目的和结果:行为的目的通常是为了生产经营,并通过实施专利获得了实际利益,影响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假冒专利行为:(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五)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人的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同时,《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判定“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需严格对照法律规定,结合具体事实进行综合分析。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有效制止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包括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针对此类行为,有效制止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证据收集:首先,权利人应积极收集和固定专利侵权的证据,如侵权产品的实物、购买凭证、侵权行为的照片或视频、网页截图等。
2. 发送律师函:在初步确定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后,可以委托律师向侵权方发送律师函,明确指出其侵权事实,并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3. 行政投诉:依据《专利法》的规定,权利人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请求进行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由行政机关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
4. 诉讼途径:如果侵权行为持续存在,专利权人可以选择通过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决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同时,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严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还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四条:“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停止侵权行为或者请求消除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先行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面对专利侵权行为,及时、全面、有效地收集证据至关重要。作为专利权人,应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遵循法定程序进行证据收集工作,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侵权事实得到充分证明,从而在法律程序中更好地保护自身的专利权益。同时,对于潜在的侵权者,也应当注意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