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犯罪中如何确保资产追缴过程中的权益保障?
1. 程序公正:资产追缴应严格遵循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阶段,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陈述权和申述权。例如,在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时,应及时通知当事人,并告知其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
2. 权益区分:明确区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与合法财产,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侵犯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于确属违法所得的部分,依法予以追缴;对非违法所得或者与案件无关的合法财产,应予及时解封、返还。
3. 公正评估与合理处置:对于涉案财物,尤其是复杂、难以确定价值的金融产品或股权等,应由专业机构进行公正、客观的价值评估,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透明的拍卖、变卖或其他形式的处置,确保当事人的财产权不受侵害。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7-120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规定)、第239条(关于涉案财物处理的规定);
《刑法》第64条(关于犯罪物品、犯罪所得之物及孳息的处理规定);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法律界定何在?
互联网金融犯罪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实施的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其法律界定主要涉及非法集资、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洗钱、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罪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行为:
1. 未经许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吸收公众存款、销售保险产品等活动,构成非法集资;
2. 在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3.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在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个人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4. 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交易手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构成洗钱罪;
5. 破坏用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利用技术手段侵入该系统获取、篡改、删除数据,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引用法条:
1. 《刑法》第176条至191条分别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洗钱罪以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进行了详细规定。
2. 《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4〕19号)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非法集资行为做出了进一步明确。
3.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四条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规定,为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4.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预防和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洗钱活动具有约束力。
5.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也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金融犯罪资产追缴过程中,我们既要坚决执行国家法律,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又要始终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切实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精准适用法律、严谨执行程序、公正评估资产,努力实现在有效追缴犯罪所得的同时,充分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金融犯罪中如何确保资产追缴过程中的权益保障”的问题,如需更多法律指导,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