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医疗纠纷是否可以仲裁解决?

大律师网 2023-08-03    人已阅读
导读:医院不是行政机关,患者也并不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医疗纠纷不属于行政争议,医疗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接下来大律师网法务在本文将为您介绍“医疗纠纷是否可以仲裁解决?”的相关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纠纷是否可以仲裁解决?

  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可以仲裁。因为法律中规定的不能申请仲裁的情形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医院不是行政机关,患者也并不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医疗纠纷不属于行政争议,适用仲裁方式予以解决。

  但是根据规定,在提出仲裁申请的时候,必须是提交有效的仲裁协议,若是无法提交该协议的,那么就需要采取协商、调解、起诉等的方式处理医疗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医疗纠纷是否可以仲裁解决?

医疗纠纷和解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医疗纠纷和解应注意的事项有:

  1、协议应当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

  2、协议条款不违背我国法律。

  3、医患双方均有协商的意愿。

  4、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均达成一致意见。

  5、患方合法主体。

  6、医疗机构合法主体。

  7、注意区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前的调解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的调解。

  8、在协商过程中最好要求患方有懂医的人员参与。

  9、病人可以不与医院方面协商,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是关于“医疗纠纷是否可以仲裁解决?”的内容,大律师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