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账号被平台人工核实违规属实且不予解封时,账号所有者首先要明确平台规则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平台制定的用户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合同,用户在注册账号时即表示同意遵守该协议。
但平台规则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果平台认定违规的依据在用户协议中有明确规定,且该规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那么平台不予解封的行为在合同层面具有一定合理性。
平台认定违规的标准模糊、证据不充分,或者存在滥用规则的情况,账号所有者有权提出异议。
此时,账号所有者可以先通过平台内部的申诉渠道,详细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要求平台重新审查。
如果平台仍坚持不予解封,且账号所有者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向消费者协会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投诉,寻求帮助和调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账号所有者对账号通常享有一定的权益,包括账号内个人信息、虚拟财产等的控制权。
当账号被永久封号后,若账号内仍存在个人信息,且用户希望注销账号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平台不予注销的行为可能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
从公平合理的原则出发,平台不应无限制地保留已封禁账号而不提供注销途径。
如果平台以不合理理由拒绝注销,账号所有者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平台履行注销义务,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
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