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知识

大律师网 2016-08-24    人已阅读
导读:一、概述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事故应急计划”或“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一、概述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处
一、概述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事故应急计划”或“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 一、概述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事故应急计划”或“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最早是化工生产企业为预防、预测和应急处理“关键生产装置事故”、“重点生产部位事故”、“化学泄漏事故”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对策方案。 (一)重大事故需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又隐藏着非常严重的事故危害。特别是化学工业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大量使用、处理易燃、易爆、有毒物料,随着近年来我国化工生产装置的日益大型化、复杂化,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例如:(1)1993年8月5日,我国深圳发生的危险品库大爆炸事故,由于化学品泄漏引起混装物爆炸,造成死亡15人,伤873人,损失2.54亿元。(2)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由于储罐泄漏,引起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死亡8人,受伤40人,炸毁、烧毁储罐17个、储料20000t,损坏罐区大部分设施。(3)2003年12月23日22时左右,重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突然发生井喷事故,富含硫化氢的气体喷射30多米高,大量硫化氢气体喷涌而出,失控的毒气随空气沿高桥镇、正坝镇、麻柳乡的夹谷地带迅速蔓延,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距离气井较近的开县4个乡镇数万人受灾。27日上午11时,川东北气矿16H井喷成功实施压井封堵。事故造成243人死亡、1万多人不同程度中毒,10万群众被紧急疏散。 这些事故所带来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加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的危害,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作业和使用,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生产装置、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安全状况的评估并纳入特殊管理。 例如,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它的主要成分在降低温度或升高压力时很容易变为液态,便于储存和运输,但当其升高温度降低压力后,又迅速气化,气化后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60倍。它的气态密度比空气重1.5~2.0倍,一旦泄漏将聚集在地面低洼处,不易散开,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物质,爆炸极限约为2%~10%,爆炸下限低,且爆炸威力巨大,轻微泄漏也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另外,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为—74%,着火点低, 自燃温度为426~537℃,引燃能量小,最小只有0.2~0.3mJ。液化气在输送、运输、灌装中都会产生静电,尤其是发生泄漏时带压高速喷射出来,产生高静电位,极易闪火引起着火爆炸。上述特性说明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此外,液化气具有麻醉作用,发生泄漏时,在空气中的毒性类似于汽油蒸气或甲烷。浓度较小时(如1%左右),人能嗅到气味,停留时间短时对人危害不大;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如浓度过高时,空气中含量10%左右,即使停留几分钟,也会使人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因此,液化气系统应保证严密不漏,室内通风良好。液化气沸点范围较低,且蒸发潜热较高,气化时需吸收大量热量。平时都是带压以液体形式储存于密闭容器中,一旦设备、管线、容器发生泄漏,液体喷出,因急剧变为气体就要从周围环境所遇到的物体上吸收热量造成低温结霜,如果喷溅到人体上,因急剧吸热,很容易造成人体冻伤。正因为液化石油气的易燃、易爆、毒性和致人冻伤特性,因此,当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和储存中达到一定量时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制定液化气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冻伤等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以确保发生事故时,就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故规模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条件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将作为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验收的条件之一。其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得到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 二、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原则 (一)制定预案的目的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由于自然灾害、环境因素、人为原因,或由于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认识的局限性,事故发生的概率还比较高,尤其是重大工业事故未能得到有力遏止。当事故不可避免的时候,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惟一可以抵御事故灾害蔓延和减缓灾害后果的有力措施。所以,如果在事故灾害发生前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制定周密救援计划,组织、培训精干抢险队伍和配备完善的应急救援设施,而在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能从容及时地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有效的应急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灾害后的系统恢复和善后处理,能够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以拯救生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 针对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活动,包括减灾、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这些步骤与环节,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体系,才能把各类灾害应急以及应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组织起来,实现有效控制事态,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尽快恢复重建这3个目标。 综上所述,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1)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联锁事故发生;(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影响;(3)尽快恢复生产和正常生活。 (二)制定预案的原则 生产安全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保持最佳“秩序”的状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发生后损失的控制两个方面构成。 (共计10页) ..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