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户出于好奇或资金需求,在这些非正规平台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资料后,未主动申请借款,却莫名收到一笔款项,且在平台上显示已产生借款记录及高额还款要求,这便是典型的强行下款套路。
此类行为严重违反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法的借贷关系需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达成合意。
在强行下款情形中,用户根本没有借款的意愿,平台擅自打款的行为并非用户真实意愿的体现,从根本上违背了民法的自愿原则,借款合同应属无效。
同时,这些非法平台设置的还款利率往往高得离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
以2025年最新数据为例,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四倍即为13.8%。若网贷平台年化利率远超此标准,便属于高利贷范畴,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一些强行下款的平台还可能涉及侵犯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用户在测额度时提供的信息,被平台非法收集、使用甚至贩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严重威胁用户隐私及财产安全。
一旦不幸遭遇强行下款,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慌乱,立即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这对后续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平台界面截图,要清晰显示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利率、服务费等不合理条款;与平台客服的聊天记录,若有沟通拒绝借款或询问为何下款的内容,务必留存;银行转账记录,可证明收到款项的时间、金额及对方账户信息。这些证据将成为对抗非法网贷平台的有力武器。
接着,及时与平台沟通。尝试通过平台提供的客服渠道,明确告知对方自己没有借款意愿,该笔款项属于强行下款,要求平台立即撤回借款,并消除相关借款记录。在沟通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以备后续维权使用。
若平台客服拒绝处理或态度恶劣,切不可妥协还款。因为一旦还款,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套路,被认定为认可借款事实。
此时,果断选择报警是明智之举。向警方详细说明事情经过,提交收集的证据,警方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网贷平台展开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此类非法放贷、套路贷行为,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警方将依法追究平台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此外,还可以向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有权对非法网贷平台进行查处,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投诉时,要准确提供平台名称、网址、下款金额、利率等关键信息,以便监管部门高效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