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离婚后的债务追偿权应如何行使?

夫妻共同债务规定 2024-03-07    人已阅读
导读:离婚后,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仍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对于个人债务,则由债务人自行承担。行使债务追偿权时,应明确债务性质、确定债务归属,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

离婚后的债务追偿权应如何行使?

在法律体系中,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离婚后的债务追偿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夫妻共同债务,二是夫妻个人债务。

1. 夫妻共同债务:根据《婚姻法》第41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任何一方或双方追偿全部债务,且双方对此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 夫妻个人债务:如果债务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如婚前个人债务、婚后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等,按照“债的相对性原则”,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本人追偿。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行使债务追偿权的具体程序包括但不限于:首先,确认债务性质,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其次,根据债务性质选择向夫妻的一方或双方提起诉讼;最后,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作出裁判。

婚内共同债务离婚后如何分割?

婚内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或为夫妻共同利益所负的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离婚后,无论该债务原本是由哪一方所欠或者主要用于哪一方的生活消费,都应当由双方共同偿还。

具体分割方式上,首先应确定该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确认是共同债务,一般情况下应平均分割,即各自承担一半的清偿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在形成债务过程中,一方存在故意挥霍、赌博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行为,导致债务产生的,法院可以判决该方承担更多甚至全部的清偿责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 同样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也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六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在处理婚内共同债务分割问题时,既要考虑公平原则,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要兼顾到离婚后双方的实际偿债能力。

离婚协议中未涉及的债务如何处理?

在离婚协议中未涉及的债务处理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即使离婚协议中未明确约定,该债务依然存在,并且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任何一方或者双方主张债权。

如果离婚后发现存在之前未披露或未知的夫妻共同债务,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对于离婚协议中未涉及的债务,首先应判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是,则无论离婚协议如何约定,双方均有偿还义务;非共同债务则应由实际借款人承担。同时,已承担债务的一方可在承担责任后,依法向对方追偿。

离婚并不影响债权人在合法范围内向原夫妻双方或单方追偿债务的权利。在处理离婚后债务追偿问题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自身权益的同时,也尊重并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获取更为准确、全面的法律意见与指导。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是您获取法律知识的绝佳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关注3万+注册律师的日常科普,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遇到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