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行政诉讼立案需要多久?行政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

2020-09-11 浏览:
导读:对于侵犯相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且在符合起诉条件的应登记立案。那么行政诉讼立案需要多久?行政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跟着大律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行政诉讼立案需要多久?

行政诉讼立案需要多久?行政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行政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

行政诉讼立案需要多久?行政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

  在案件完结的期限内开庭都可以,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

行政诉讼的审理期限是多久?

行政诉讼立案需要多久?行政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

  对于一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对于二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二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相关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