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损害商业信誉如何立案?损害商业信誉怎么量刑?

2020-11-19 浏览:
导读:商业信誉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关乎着经营者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名誉的地位。那么损害商业信誉如何立案?损害商业信誉怎么量刑?跟着大律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损害商业信誉如何立案?

损害商业信誉如何立案?损害商业信誉怎么量刑?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员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立案追诉:

  (一)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2、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三)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形。

  本规定中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指接近上述数额标准且已达到该数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本规定中的立案追诉标准,除法律、司法解释、本规定中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数。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1、使用卑劣手段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2、多次在公开场合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损害商业信誉怎么量刑?

损害商业信誉如何立案?损害商业信誉怎么量刑?

  根据《刑法》第221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怎么判断是否构成损害商业信誉?

损害商业信誉如何立案?损害商业信誉怎么量刑?

  1、损害商业信誉罪入罪门槛很高,警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记者故意捏造事实。记者报道即便失实,那也是名誉侵权的民事纠纷。

  2、只要不是恶意的,即使事实有一部分与真实情况有出入,也不应该构成‘损害公司商业信誉’。

  3、根据《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了公司必须守法经营,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公众有权也有义务揭露公司丑闻,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中,媒体对违法乱纪的公司、高管进行质疑、批评和声讨,都是其“常规业务”。

  4、法律上讲,其一,除非警方能够排除上市公司同相关方诬陷作者;其二,除非警方能证明该作者说写的一切均是捏造的虚伪事实;其三,即使追究,要追究的也应该是报社及其法人代表。

  5、因记者调查写稿属职务行为,且发稿也是报社的行为,故就算警方要追捕,也应根据刑法231条规定,追究报社的刑事责任,同时追究单位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中国有法人犯罪的规定。刑法30、31、和231条都有规定。

  6、损害商业信誉行为一般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一般来说记者的负面报道并不至于构成这个罪名;其次损害商业信誉罪属于故意犯罪,即明知是虚假事实而故意散布或捏造事实,如果不能证明记者的新闻报道故意捏造虚假消息,就不能说记者涉嫌这方面的罪名。

  7、“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相关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