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是怎样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2020-12-28 浏览:
导读:名誉权在如今这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是怎样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跟着大律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是怎样的?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是怎样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侵害名誉权案件,认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

  2、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精神损失,受害人遭受的痛苦、压抑、忧郁等感情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

  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

  4、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民法总则》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号生效》)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是怎样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人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是合理的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 名誉权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是怎样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行为人有主观过错。也就是要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二、行为人的行为违法。

  三、要有名誉权损害事实。

  四、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民法总则》将于2020年12月31号失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相关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