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使用有何规范程序?
1. 药品购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应从合法的药品销售单位购买,禁止购买非法或假冒伪劣药品。
2. 使用: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药师的建议使用药品,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强调了遵循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3. 存储:药品需在适宜的环境中存储,如《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药品应按其性质分类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潮湿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4. 废弃处理:过期或废弃药品应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交由专业机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3.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医生个人还是医院担责?
在医疗责任纠纷中,究竟是医生个人还是医院承担责任,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如果医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一般情况下,由其所在的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是因为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负有管理责任,且医疗机构通常具有更强的经济能力来赔偿损失。
2. 如果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违反了医疗常规或者存在明显的过失,例如未经患者同意擅自进行手术,或者在诊疗过程中严重疏忽,导致患者损害,那么即使医院承担责任,医生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如果医生在非执行职务期间,比如私人诊所进行诊疗活动时发生问题,那么医生个人可能需要直接承担法律责任。
4.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医疗机构和医生都有过错,可能需要按照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责任。
引用法条:
1.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在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和培训。”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法律责任的认定需要结合事实证据和法院判决。在实际案例中,建议寻求专业法律咨询。
误诊是否一律算医疗过失?
误诊并不一律被视为医疗过失。医疗过失,又称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违法行为。误诊本身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现象,医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如病情复杂、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导致诊断错误。但如果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已经尽到了应有的专业注意义务,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和诊断,那么即使出现误诊,也不构成医疗过失。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判断误诊是否构成医疗过失,主要看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以及其行为是否符合当时的医疗常规和标准。如果医生已经按照医疗规范进行了充分的检查和诊断,但仍无法避免误诊,那么通常不会被认定为医疗过失。但如果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违反医疗规程等行为,导致了误诊并造成患者损害,那么可能构成医疗过失,医疗机构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药品是关系到公众健康的重要产品,其使用规范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每个公民都应了解并遵守药品使用的法律法规,确保药品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如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别担心!大律师网为您提供专业律师咨询服务,快速解决您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