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医疗过错举证规定有哪些?

大律师网 2024-01-24    人已阅读
导读: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因疏忽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情形。关于“2024医疗过错举证规定有哪些?”的相关情况,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医疗过错举证规定有哪些?

  2024年《民法典》对医疗过错举证规定如下:

  1、在诊疗活动中,如果因为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医疗机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医疗损害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2、在特定情况下,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例如,当医疗机构隐匿、拒绝提供、遗失、伪造、篡改、违法销毁病历资料时,由医疗机构对诊疗过程中相关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因此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3、患者能够证明医疗机构一方有本条规定情形时,直接认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此时其对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即告完成。

  4、患方主张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应当首先证明医疗合同关系的存在,并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损害。对医疗机构是否违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有关诊疗规范,应依据1218条和本条,由患方承担举证责任。实践中通常是需要经由司法鉴定来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024医疗过错举证规定有哪些?

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有什么区别?

  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在概念、法律适用、鉴定和赔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1、概念上的区别: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过错是指医疗事故以外,由于医院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过错。

  2、法律适用上的区别:医疗事故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而医疗过错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鉴定和赔偿上的区别: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是医学会,医疗过错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机构。按照医疗事故赔偿所得要低于按照医疗过错赔偿所得。由于医疗事故鉴定被限定在纠纷医院所在地的医学会,鉴定的专家和纠纷涉及的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认为是兄弟之间的鉴定,鉴定专家不需对鉴定结果承担任何责任,所以其鉴定的公正性被广泛质疑。

  4、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中应当处理好《民法通则》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间的关系:对于鉴定机关认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在审理中有证据能够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过错,应当根据《民法通则》关于过错责任的认定,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

  5、医疗事故鉴定与司法鉴定的关系:在医疗事故纠纷处理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鉴定,以至重复鉴定。对此,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的规定,在诉讼中,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对不构成医疗事故,当事人要求对医疗机构的过错以及伤残等级进行鉴定的,按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组织鉴定。

  6、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与正置的关系: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中的规定是举证责任的倒置,但只是部分举证责任倒置,即涉及医方是否有医疗过错,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关于患者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患法律关系,患方是否存在损害事实、是否存在实际损失、损失多少等,属于举证责任正置,举证责任在患方。只有患者提供的证据达到《民诉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人民法院才予立案受理。经过审理,只有患方对其负有举证责任倒置才有意义。否则,应当依法驳回。

  以上是关于“2024医疗过错举证规定有哪些?”的详细内容,大律师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大律师网,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