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纠纷可以起诉立案。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时,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施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起诉时,当事人需要提交起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起诉状中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等,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同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还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明其诉讼主张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包括合同、协议、债权文书、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
1、混淆行为:包括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如冒用他人企业名称、字号、商标、包装、装潢等,以及使用近似标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指经营者为了推销或者购买商品,采用行贿手段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这包括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回扣、佣金等,或者提供其他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3、虚假宣传行为: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宣传、标记、标签、说明、展示、网站、社交媒体等方式,对商品或服务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指经营者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等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以及违反保密义务或约定,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等行为。
5、低价倾销行为: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服务,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指经营者采用谎称有奖、内定中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等欺骗方式,或者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等行为。
7、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行为: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行为。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以上是关于“2024不正当竞争纠纷能起诉立案吗?”的详细内容,大律师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大律师网,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