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网络暴力是否构成犯罪?

大律师网 2024-07-18    人已阅读
导读: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对个人或群体进行侮辱、谩骂、诽谤、威胁、人肉搜索等形式的攻击,对受害者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不良影响的行为。网络暴力的影响范围广泛,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那么网络暴力是否构成犯罪?大律师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

网络暴力是否构成犯罪?

  网络暴力可能构成犯罪。网络暴力如果情节严重,可能会构成诽谤罪、侮辱罪等。这些犯罪通常涉及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表现为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诽谤性、诬蔑性的不实言论,损害他人权益和煽动性。

  例如,如果在网络平台上捏造一些损害他人名誉事实的行为,且诽谤信息浏览次数在5000次以上,转发次数在500次以上,或者造成被害人自残、自杀等后果的,可以按照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网络暴力是否构成犯罪?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应对网络暴力,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保持冷静:面对网络暴力,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被攻击者的言语所激怒,做出冲动的回应。

  2、不回应:避免直接回应攻击者,因为回应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攻击和争论,进一步升级局势。

  3、保护个人隐私: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泄露过多个人信息,减少被网络暴力攻击的风险。

  4、利用法律维权:如果网络暴力行为严重,可以考虑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根据相关法律,如果在网络平台上捏造一些损害他人名誉事实的行为,且诽谤信息浏览次数在5000次以上,转发次数在500次以上,可以按照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

  5、寻求帮助:如果感到无法应对网络暴力,可以向朋友、家人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和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以上是关于“网络暴力是否构成犯罪?”的详细内容,大律师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大律师网,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