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税骗补行为的定义
1.偷税行为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典型手段:伪造账簿、虚增成本、隐瞒收入、虚假申报等。
2.骗补行为
纳税人以假报出口、虚构项目、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国家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
典型手段:虚构出口业务、伪造项目资料、冒用他人资质等。
二、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税务机关可对偷税行为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骗补行为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财政部门可责令骗补企业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罚款。
2.刑事责任
偷税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逃税罪刑事责任。
骗补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骗取出口退税罪或诈骗罪刑事责任。
三、典型案例
1.某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案
某企业通过虚报出口业务、伪造报关单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1000万元。法院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判处该企业罚金500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对直接责任人判处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万元。
2.某公司偷税案
某公司通过隐匿收入、虚增成本等手段,少缴税款200万元。税务机关依法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构成逃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零四条【骗取出口退税罪、偷税罪】: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十四条:企业和个人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偷税骗补金额较少仍可能面临严惩,具体处罚依据行为性质、主观恶意及违法情节综合判定。以下为详细说明:
一、法律对偷税骗补金额较少行为的处罚原则
1.行政处罚为主,刑事处罚为辅
金额较少通常不直接触发刑事责任,但若存在主观恶意、多次违法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包括追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等,罚款金额为不缴或少缴税款、骗取补贴金额的50%至5倍。
2.主观恶意与行为性质是关键
若行为人故意隐瞒收入、伪造凭证或虚构项目,即使金额较少,仍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更严厉处罚。
例如,通过虚假申报逃避缴纳税款,即使金额未达刑事立案标准,仍可能被追究逃税罪的刑事责任。
3.多次违法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从重处罚
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即使金额较少,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某企业多次通过虚开发票少缴税款,即使每次金额不足5万元,仍可能因累计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而被追究逃税罪。
二、典型案例
1.多次小额偷税被追究刑事责任
某纳税人因多次通过虚假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每次金额不足5万元,但五年内累计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被法院以逃税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
2.骗补金额较少但主观恶意明显被严惩
某企业通过虚构项目骗取财政补贴1万元,虽金额较少,但因伪造项目资料、冒用他人资质,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3.偷税金额较少但拒不补缴被从重处罚
某纳税人因偷税金额2万元被税务机关查处,但拒不补缴税款及滞纳金,被税务机关处以偷税金额2倍的罚款,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5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十四条:企业和个人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以上则是关于“偷税骗补”的详细内容,大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