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合同条款存在争议时,是否仍具法律效力?

大律师网 2024-03-24    100人已阅读
导读:在合同条款存在争议时,其法律效力并不必然丧失,具体效力取决于争议条款的性质和内容,以及争议解决的结果。如果争议不影响合同主要目的实现或者有明确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对争议条款进行解释,该合同可能仍然有效。

合同条款存在争议时,是否仍具法律效力?

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合同条款存在争议时,并不意味着整个合同无效。如果争议条款属于非实质性条款,即不影响合同的主要目的及履行,那么其他无争议条款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对于争议条款本身,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予以澄清和确定,一旦得到法律认可的解释或裁判结果,该条款同样产生法律效力。若争议条款涉及合同的根本性内容,如标的、价款、履行期限等,且无法达成一致解释或补充协议,则可能导致该条款无效,进而影响合同的整体效力。此外,如果合同中的争议条款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条款将被确认为无效,但不影响其他合法有效的条款。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对合同条款分歧进行司法解释的原则是什么?

在处理合同条款分歧的司法解释问题时,我国法院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诚信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这意味着在解释合同时,应尊重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并避免任何一方利用合同条款进行欺诈或不公平行为。

2. 文义解释原则:首先,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首要依据是合同文本本身的表述,按照通常的文字含义理解条款内容。

3. 整体解释原则:即不仅要考虑争议条款本身,还要结合合同全文及其他相关条款,保持各个条款之间的逻辑一致性,避免孤立解读某一条款(《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4. 目的解释原则:当合同条款的字面含义不明确或有多种解释可能时,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来解释,以实现合同各方的合理预期(《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

5. 公平解释原则:在所有可能的解释中,法院将优先选择最能体现公平正义的解释,确保合同各方权利义务的平衡(《民法典》第六条)。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条款应当清楚、明确。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条款分歧是否影响合同的有效性?

合同条款分歧并不必然影响合同的有效性。合同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成立与生效的要件,即合同双方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自愿,内容是否合法,且不违反公序良俗等。

如果合同条款存在分歧,首先需要判断这些分歧是否属于合同的核心要素,例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实质性条款。若分歧涉及的是非实质性条款,一般不影响合同的整体效力;但如果分歧涉及实质性条款,并且无法达成一致,可能导致合同的主要目的无法实现,则可能影响合同的有效性。

其次,如果合同条款存在分歧,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此并未明确约定,按照《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双方应先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确定该条款的内容;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可以根据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最后,如果合同条款分歧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且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根据《合同法》第56条的规定,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解释或者裁决。经过司法或仲裁程序明确的合同条款,不影响合同的整体效力。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1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6条: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当合同条款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解释或裁决确定其含义和效力。

在合同条款存在争议时,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不能达成一致时,可以寻求第三方介入调解或申请仲裁、诉讼。在此过程中,合同的法律效力取决于争议条款的实质性和合法性,以及最终的解决结果签订合同时确保条款清晰、准确,尽可能避免歧义是防止日后争议的关键。同时,遇到争议时应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