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以来,总体情况较好,各级领导比较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采取了不少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五方面成效:
一、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目前,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多数市(地)县(区)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二、未成年人的受教育状况明显改善。全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地区人口覆盖率由1998年的73%提高到2002年的91.22%。
三、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力度较大。为规范管理,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由原有的20万家减到11万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由10万家减到2万多家。
四、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取得成效。各地未成年犯管教所和少年教养所对失足未成年人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技术培训。
五、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做了大量工作。
保护未成年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吉林,安徽,河南,宁夏。2003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率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分赴四地实地考察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情况;对北京、江苏、贵州和新疆,则委托当地人大常委会对本地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组发现,“两法”实施的总体情况较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的三大难点问题,引起了检查组的高度关注———
受教育权的保障存在薄弱环节
农村“普九”问题较多
流动学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难以保证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是一大薄弱环节。
检查组发现,农村“普九”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还有4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
经过深入调查,检查组分析有三方面原因,顾秀莲告诉记者:
经济贫困是首要原因。未实现“普九”的县、市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在宁夏,目前还有8个县没有“普九”,其中两个县还没有普及小学教育;固原市中小学危房率高达27.3%,有2万多名适龄儿童因缺校舍而不能入学。据教育部调查,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占50%—60%。
其二,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滞后。一些学校教学质量低,教学内容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