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存量房贷利率之惑
匆忙取消七折利率优惠政策,却没有任何其他银行跟进,市场期待执行细则迅速出台,中行(601988)却以“谨慎执行”勉强应付,究竟是合法合理的正常调整,还是经不起市场推敲的一纸空文,中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背后留下了一长串未解的疑惑。
4月23日,中国银行(601988)一纸公告赫然出现在该行的官方网站上:“中行将根据与客户合同中的约定,在利率调整方式到期时将存量首套、二套、三套及以上的房贷利率浮动比例分别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85倍、1.1倍和1.2倍。”
这是国内首家宣布对存量按揭住房贷款利率折扣进行调整的商业银行。本以为应者云云,却不料大半个月过去了,其他大小银行却毫无动静。一时间,中行陷入了尴尬境地。
5月5日,中行副行长张燕玲在“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间歇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可能涉及贷款合同违约问题,中行于上月末公布的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尚未进入执行阶段。
她表示,调整政策应根据合同规定及其补充协议来执行,如果中行单方面违反合同规定,将对该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中行将谨慎执行。
5月11日,中行北京市西城支行个贷部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收到上级通知,要求上调存量房贷利率折扣。
那么,中行为啥要冒业界之大不韪,率先点起“存量房贷利率”这把火呢?
利益驱使
2009年是中行在信贷领域突飞猛进的一年,无论是新增贷款量还是贷款增速,中行在国有大银行都遥遥领先。
2009年末,中行各项贷款余额达4910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了49%,也就是多贷款了约1.6万亿元;再看个人房贷,截至2009年末,中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907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8%,较2008年末新增了2729亿元,增速高达43%。(200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6350亿元,占比为19%)。
但中行2009年的净利息收入却只有1589亿元,比2008年的1629亿反而少了40亿元。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中行净息差从2008年的2.63%下降为2009年的2.04%,下降0.59个百分点。
正是由于量难补价,加上中行去年超常规的贷款增速,使其在“以量补价”这个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或许正是利益的驱使,迫使中行在个人房贷上要迫不及待取消才执行了一年多的优惠利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