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艳的母校同济医科大学,是全国有名的医科学府。她的同学大都住着高档小区,开着名牌小车,而她,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30年聚会回来时,她带回一本30年纪念相册和一件制服。相册上,当初的青涩少年,而今神态各异,但制服却是一统的。
她的79级同学们,大都比她小十岁,如今正是各大医院顶梁柱。与她一同分到汉口医院的3名同学,一名高飞,一名南下,一名已是科主任;只有她,越做越“沉”,起初是本院住院医师,后来到门诊站点,最后做了一名社区医生。
汉口医院的负责人说,没有办法,王争艳就是一剂药,放她到哪里,哪里的门诊就能“活”。她到金桥社区3个月,这个门诊就扭亏为盈。“处方廉价,何能盈利”局外人不解。内行解释,说俗一点,就是薄利多销。
2009年,王争艳第一次参加了同学聚会,这是79级同学入学30年纪念。10年、20年纪念时,她没去。她的同学大都住着高档小区,开着名牌小车,而她,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她不好意思。30年聚会时,有同学出妙招,每人发一件制服,大家穿着同样的衣服去参加,她答应了。
回来时,她带回一本30年纪念相册和一件制服。相册上,当初的青涩少年,而今神态各异,但制服却是一统的。儿子笑,不如都穿白大褂去好了。她正色道,白大褂是对病人穿的,制服是对同学穿的,要是年年碰头,都穿同一件制服,她还是愿意经常去与同学、同行、同道们相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一毛钱处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