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关于创新担保方式让农民不再贷

大律师网 2017-03-07    人已阅读
导读:【贷款保证的方式有】关于创新担保方式让农民不再贷款“无门” “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是我国农村金融中的痼疾,而担保难是导致这对矛盾共存的关键。农行副行长张云29日表示,通过试点分行在担保创新方面的探

【贷款保证的方式有】关于创新担保方式让农民不再贷款“无门”

“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是我国农村金融中的痼疾,而担保难是导致这对矛盾共存的关键。农行副行长张云29日表示,通过试点分行在担保创新方面的探索,农民不再贷款“无门”。

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政策,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或者担保,而农民最具有价值的土地、房屋和宅基地,均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农民贷款难就难在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物。”张云说。

农行湖南分行首创农业订单链式贷款。在贷款过程中,龙头企业为基地订单农户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负责收购他们的产品,农户在收到货款后还贷。这一模式既有效的满足了农户贷款需求,解决了担保难题,又保证了企业的原料来源。

“这一担保方式是根据农副产品生产、供应、销售、加工等环节已形成农业产业化链条,且各环节之间签订农业订单的特征而开发的。”湖南分行副行长陈奇说。

试点期间,湖南永州市分行采用这一模式,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熙可食品有限公司担保的26户农户发放柑桔种植贷款187万元。

湖南新宁支行则借助类似担保模式,设立“农行+烟农+烟草公司+当地政府+邮政部门”多方合作框架,向1215户烟农发放贷款共计345.3万元,对烟农贷款覆盖面达到58.2%。

专家认为,只要当地有农业龙头产业,都可应用这一模式。据了解,农业订单链式贷款模式已在广西、安徽等试点行推广开来,发放的“三农”贷款至今均未显现风险。

与湖南分行相比,重庆分行在土地经营流转权质押方面率先破冰,则是契合了当地改革机遇。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率高,随之出现的专业种植大户贷款需求强烈。农行开县支行以此为着力点,创新出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为质押的贷款模式。

到目前为止,开县支行用土地流转经营权为质押,向种植大户发放贷款867万元,满足了他们的“农时”贷款需要。

此外,各试点行还推出了农户多户联保、林权证抵押、农机具抵押、茶树、标准厂房、股权等新型抵押物和担保方式,基本实现了“可贷尽贷”。

“除了自身创新,要解决农民担保难,农行还需要与其他机构合作。”张云表示,一些分行已经在试点期间引入专业担保公司,合力破解农户担保难题。

重庆分行在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贷款时引入符合担保条件的龙头企业,为种植大户提供信用担保,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截至今年4月底,农行福建分行对全省农民担保公司已授信6150万元,为由其担保的客户发放贷款5051万元。

尽管农行在试点过程中创新担保方式,让农户“贷得到”,但有些贷款模式要在全国推广开来仍有难度。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集体土地使用权能否用于抵押不明确、农户缺乏互信,联保推进乏力、林木资产抵押有障碍、风险补偿机制缺失,这些问题昭示着要解决农民担保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努力。

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曾表示,银监会将针对农村抵押物不足和抵押范围狭窄的问题,扩展抵押担保物的范围;积极推广“集中担保,分散使用”和“限额担保,周转使用”等灵活有效的担保方式。

张云表示,除了将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专业担保公司的合作,继续探索应收账款质押、林权担保等方式外,农行还将从培育金融生态环境着手,从根本上改善农民信用观念,打造“信用村”、“信用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专题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