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电视猜谜套话费??消费实在难

大律师网 2017-03-13    人已阅读
导读:今年70岁的市民张先生是退休职工,去年11月份,他因为参与了电视猜谜活动,被扣了近100元话费,第二天电话就停机了。这次被骗的经历,让老人的心里一直堵得慌。这几天,老人又屡屡在电视上看到猜谜节目,他难以抑制心

今年70岁的市民张先生是退休职工,去年11月份,他因为参与了电视猜谜活动,被扣了近100元话费,第二天电话就停机了。这次被骗的经历,让老人的心里一直堵得慌。这几天,老人又屡屡在电视上看到猜谜节目,他难以抑制心中的气愤,于是给本报打来电话。“我们一些老同志交流时,发现有不少人都受过骗。希望你们能揭穿骗子的骗术,不要再有人上当受骗了。”

读者投诉

电视猜谜铺天盖地

一边是猜中后的高额现金大奖,一边是简单得看一眼就能知道答案的猜谜题目,这就是现在每天都会在电视上播出的猜谜节目。令人奇怪的是,总是没人猜中答案,而不少打过电话猜谜的人都大呼上当。电视猜谜,在观众的声讨中,为什么一直到今天仍在热播

2月23日午夜时分,记者刚刚打开电视机,就看到有六七家电视台的“有奖猜谜”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东南卫视:“绿娃娃,一条腿站。光吃饼干不吃饭。(猜个东西)”奖金在不停地上涨,最后涨到5000元。主持人不停地提示说:“小电话还是灰色的,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状态哦,抓紧机会,马上拨打”。屏幕上,不停地闪过根本看不清具体内容的“节目公证书”,屏幕下方是非常醒目的几个参与猜谜的电话号码,号码后边有一串小小的字符,经仔细辨认,才能看出是各种参与方式的收费标准。

“这些节目大多在半夜或清早时播出。”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记者在网上随意一搜,山西卫视、宁夏卫视、青海卫视、内蒙古卫视等都曾因播出电视猜谜节目遭到观众的质疑。

套取话费

据说一小时要赚20多万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通过猜谜方式答题的节目,“热心答题者”们先是故意回答错误,目的是引诱听众打电话。听众一旦信以为真,很容易掉入陷阱。目前,这种以虚设高额奖金诱骗观众拨打收费电话的节目在全国很多地方的电视台都在播出或曾经播出过,这些节目一律声称是直播,实际上却是录播。

“购买了时段的运营商就是利用听众的电话费赚钱,电话拨通后,预先设置的接待录音会故意拖延时间,耗费你的话费。这种电话只要一拨通就开始计费,听众基本是在等待中不知不觉被扣去不菲的话费。”有时一小时节目有成千上万的人拨打,运营商最多时一小时收话费可达百万,一般的也能赚到20多万。

那这些“吃话费”的语音服务,是由什么公司提供的呢

记者随后拨通在一个电视猜谜节目中公布的一部来自北京的监督电话。工号为970的女接线员自称是北京空中网客服中心的,对方坦称:“每分钟3元钱,你在拨打这些电话时一开始就会有提示的。电脑会对拨进来的电话进行随机抽取,对抽中者进行回拨,之后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既然是监督电话,该公司都监督些什么呢女接线员想了想说:“你在拨打我们的电话时,遇到问题了我们帮你解决。”

记者调查

监管漏洞致难维权

“用这样的节目坑骗消费者,电视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关部门的监管也不到位。”观众曾不止一次这样呼吁,但均收效甚微。

到底应该由谁来监管这样欺骗观众的电视节目记者先后找到多个部门,不是被告知“这事不归我们管”,就是找不到相关负责人。

省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坦陈,他也曾看过这类节目,“这是一种娱乐游戏,我们无法用广告的标准去规范它。”

有奖竞猜是否涉嫌欺诈省消协答复,“我们觉得有问题,年前我们就此曾发布过消费警示,现在这电视猜谜简直都快泛滥了,不少卫视的频道都在做。消费者不能一次完成竞猜活动,需要多次反复交流。或者一些节目设立一个简单的题目,诱惑消费者致电参与,但电话一直不能接通,让消费者总是处于等待之中,导致消费者付出高额话费。但从目前来看,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维权还很难,只有提醒参与者一定要谨慎。”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司则告诉记者,“这些节目内容是真实的,收费标准也是明示的,只要广告内容不违法,我们就规范不了。”一名男士向记者建议:这事还是找国家广电总局吧。

随后,记者将了解到的和读者投诉的情况向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播出质量监督投诉中心进行了投诉。06号接线员说,该中心只负责接待投诉,读者如发现有奖猜谜骗取巨额话费的事,可直接拨打该投诉中心电话010-86091111进行投诉。11日,记者再次打电话求证,还是这样的答复:要找具体的监管部门,他们不知情。

早有禁令

利益驱使 屡禁不止

早在2005年,广电总局即下发通知,要求对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管理。通知明确指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节目,不得以高额奖品和奖金迎合或诱发听众、观众的投机、博彩心理;少儿节目的电话、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节目,奖品不得采用现金形式。

既然广电总局有令,但为什么还有电视台选择逆风而上不难看出,电视猜谜之类的节目之所以如此火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节目能让制作者赚得盆满钵满,运营商同时受益,电视台则能赚取不菲的广告费。

记者在网上看到,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曾公布了一起工商部门揭开有奖竞猜类电视节目以重奖为名诱骗消费者参与活动套取话费的黑幕。参与猜谜类节目,用户除了要向通信运营商交纳基本的通话费外,还需要向SP运营商(提供通信增值服务的单位)交纳高额的信息费,两者均按照通话时间收取。

◎专家观点

成本低廉 多方分利

据业内人士透露,电视猜谜节目由播出方(电视台等媒体)、运营商(通信运营商及SP运营商)、节目制作方及广告公司联手打造。有的SP运营商有自己的制作方,录制了现成的节目,操作会简单一些;有的SP运营商会要求广告公司自己录节目,他们只是提供通道。节目可以录制多个,轮换播出,让你觉得“真的是直播”。

“通常情况下,电视台会将某一时段的广告外包给广告公司,广告公司与运营商合作,拿来录制好的节目播出,运营商提供通道。也就是说,有了运营商这个平台的介入,广大受众才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运营商利用语音提示等手段,拖延参与者的通话时间,从而达到扣费的目的。通信运营商按正常的计费标准收费,SP运营商则收取信息费,然后才与合作方按事先谈好的比例分成。”

“节目的制作只需要极少量的成本就行。有一个极尽煽动之能事的所谓主持人,有几名不怕声音被人听出来而笑话的‘笨得出奇’的参与者,再加有一台摄像机,这就足够了。”

◎消费提醒

电视台有管理职责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李春光认为,现在电视上热播的某些电视猜谜节目,不应属于广告范畴,应该认为是电视台播出的一档娱乐节目更为合适。无论该节目由谁制作,决定播出和对其实施管理的都是电视台本身,电视台依法负有管理职责。

关于此类节目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观众),李春光认为,如节目仍系直播并事先已明确告知通信费标准并且按标准扣费,则不构成对消费者权益损害;但对长时间接通却无法转到答题环节,如因长时间放音乐或介绍游戏规则等产生高额信息费,则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李春光说,如节目确系录播的,那么此类猜谜节目则属于以骗取高额信息费为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责任主体承担双倍返还等民事责任;数额较大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以诈骗罪立案侦查直至追究相关个人的刑事责任。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