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要举办有关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座谈会,著名油画家、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老人早早地就来到了会场,虽然已年过八旬,走起路来已略显蹒跚,但老人还是坚持要来参加这个会议。他说:“我今天来就是作为壁画界以及美术界的代表发出呼声,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和保护美术家的劳动成果,以此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作为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老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名作,例如陶釉壁画《百花齐放》、毛织壁画《丝绸之路》、浮雕陶釉壁画《血肉长城》等,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及公共建筑收藏。然而,和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当代壁画鼎盛时期相比,如今留存的壁画命运让老人唏嘘不已。
“2001年以前,我曾对30位壁画家作品被毁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30部作品中已经有25部被毁,随后又陆陆续续接到一些壁画被毁的消息,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作品。”侯老难以掩饰内心的悲痛。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批能够代表我国壁画最高水平的作品,目前大部分已遭到人为毁坏。如刘秉江为北京饭店创作的《创作·收获·欢乐》、《桂林山水》等作品都是在作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就被毁掉,成为了一堆垃圾。不仅如此,他自己在北京的5幅壁画目前已经被毁掉3幅,其中《百花齐放》是他花了10年工夫创造的一种新工艺,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室外壁画的创作中,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幅壁画最终还是难逃被毁的厄运。
实际上,作品的无辜被毁只是画家著作权遭侵权现象的冰山一角,造假、仿制、不经过任何授权擅自出版、展览等现象才是著作权侵权的“重灾区”。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典型案例。例如,《白蛇传》连环画作者的后人起诉邮政公司擅自破坏作品完整性用于制作邮票。因用其画的12生肖图制作金币,著名画家范曾起诉香港金币公司。张林英等4人诉中国革命博物馆、北京及上海两公司擅用油画《开国大典》制作、发行金箔画的著作权纠纷等案例。
与此同时,著名油画家庞涛的一席话则让在场的人对当前假画的造假程度大吃一惊:“假画制造现在也集团化了,有专门临摹的,有专门做宣传的,有专门模仿专家做鉴定的,有给假画编故事的,形成了假画产销一条龙,每个环节都做得天衣无缝,从某种意义上说,造假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水准,这些赝品的模仿程度相当逼真,一般人已很难分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