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落实相关措施减少串通投标的机会

大律师网 2017-07-08    人已阅读
导读:【招投标】落实相关措施减少串通投标的机会 1.合理设定投标人资格条件。加强招标文件监管力度,在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编制时不得出现限制性、倾向性和歧视性条件,以吸收更多的投标人参与竞争,防止发生“量身定做”现

【招投标】落实相关措施减少串通投标的机会

1.合理设定投标人资格条件。加强招标文件监管力度,在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编制时不得出现限制性、倾向性和歧视性条件,以吸收更多的投标人参与竞争,防止发生“量身定做”现象。

2.合理设置项目上限拦标价。串通投标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对商务价格做文章,部分投标人报价不是基于中标而报价,纯粹是合力抬高评标基准价,为某投标人中标创造条件,如不设置限价,容量造成失控局面。

3.加强投标保证金管理。招投标中心实行保证金代收代退制度,严格投标保证金结转方式,投标保证金拒绝现金交付,必须通过投标人银行帐户结转,提高串通投标行为操作难度。

4.取消集中踏勘和集中答疑。通过在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明确告知工程的概况,工程地点、周边的环境、施工现场的状况、招标条件、投标条件等信息,并告知投标人在一定时限内提出对投标文件和现场状况的疑问,招标人将在统一信息平台公布对招投人疑问的答复,避免参与项目的投标人在开标前直接接触,减少串通投标机会。

5.严格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时严格核对投标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投标保证金出票单位、投标文件印章以及项目经理证书的单位名称都必须完全一致。对投标人授权代表及项目组成员身份核查,重点可核查其一年期以上的劳动和社会养老保险证明,如劳动合同聘用单位或养老保险的缴费单位与投标人名称是否一致,以控制挂靠和借用资质等现象。

严格控制废标现象。招标文件中应对废标条款应作明确详细规定,投标文件不在废标条款之列的不得作废标处理,防止招标人和评委对不同投标人作区别对待,此种现象在近来实际操作中呈上升趋势,应值得重视。

6.建立地区统一专家库。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建立省或地市级统一专家库,尤其是专业类项目,实现专家库资源共享。同时对专家实行动态管理,避免出现“老面孔”现象,加强相关实务培训和廉洁自律教育。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