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董金狮介绍,目前,“有毒餐盒”的生产窝点遍布全国,生产厂家已经达到200多家。“除了新疆、内蒙古、西藏等相对偏远的地区以外,各省市的郊区都有生产窝点。比如,西安的一次性餐盒生产厂家大多来自坝桥镇;浙江地区的餐盒生产厂家主要服务于上海市场。而北京地区的餐盒普遍来自河北廊坊刘家窑村,以及天津静海县。其中,‘老边饺子’所使用的餐盒来自河北廊坊刘家窑村的生产厂家,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早已经被取消了;而提供给‘东来顺’的餐盒则来自天津静海县,该厂家根本没有生产许可证。”
“这些生产厂家都是小作坊式运营。比如,河北廊坊的生产车间就是自家小院,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小院里堆满了各种原材料。由于这些原料裸露在外,也没有人清理,我们看到的场面就是苍蝇乱飞,耗子乱跑。尤其遇到刮风天,很多灰尘吹进原材料中。因此,在灯光下仔细观看餐盒的外观,经常能看到餐盒上附着很多黑色杂质。”
董金狮告诉记者,有些厂家会在餐盒制作中,添加20%不合格的原材料,与80%的合格原料相溶,确保质量合格。也有很多厂家根本不会添加任何合格原料,直接用废塑料制作“毒餐盒”。
早在十几年前,从事环境研究的董金狮就一门心思琢磨餐盒的安全性问题。他告诉记者,2001年以前,中国境内所使用的一次性餐盒都是“泡沫餐盒”。这种餐盒所采用的原材料是聚苯乙烯和发泡剂,其保温性和耐压性都比较好。当时,这种泡沫餐盒的正规原料成本在3分钱,批发价在6分钱。然而,他们发现泡沫餐盒在遇到80℃以上的高温加热后,易释放苯乙烯单体等毒性物质。比如,上海美容院女工在使用泡沫餐盒加热食物时,由于门窗密封,所释放的刺鼻气味使女工晕倒。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女工的晕厥既不是“食物中毒”,也不是“煤气中毒”,而是“苯乙烯单体”中毒。
此外,泡沫餐盒的使用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白色污染”。董金狮说:“从卫星上拍摄中国,除了长城的画面,还有铁路沿线的白色长城。更严重的是这种餐盒一旦进入土壤,需要在适当的阳光、温度下,才能达到降解,降解也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当时,只要不是发泡剂做的餐盒都是环保的。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餐盒的安全性北京翠微小学的学生曾在吃过可降解餐盒盛装的盒饭后,出现了眩晕中毒等现象。”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东来顺毒餐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