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价中标】低价中标工程存在的风险
一是陪标串标。部分投标人以不正当的手段来应对“低价中标法”。其基本做法是,拉开投标档次串通投标,在低价得标后,再以种种理由,依次放弃最低价、次低价,直至接近投标人自己所期望的中标价为止。
二是低价低质。这是当前合理低价中标工程中存在的最大隐患。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包商为了求生存、图发展,不得已压低投标价格,甚至不惜采取低于成本价的方式竞标以赢得工程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投标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采取偷工减料等手段以降低建设成本,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容易产生“豆腐渣”工程。
三是恶意转包。部分投标人针对招标文件对分包工程的约束缺项,低价取得工程后,恶意转包,不履行总包管理职能,有意拖欠分包工程款,转嫁工程风险。
四是合同欺诈。由于专家评标通常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很难对投标人的经营状况和成本进行准确的界定,一些投标人抱着“先中标拿到工程再说”的心态,不计成本、恶性竞争赢得项目。在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合同时,想方设法设置合同“陷阱”,利用合同中某些不明确的条款或“漏洞”为其中标工程谋取额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