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

大律师网 2018-09-16    人已阅读
导读:我们知道,劳动者在单位进行劳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双方形成的是一种劳动关系。如果是私人雇佣他人提供劳务的,双方形成雇佣关系。那么,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

我们知道,劳动者在单位进行劳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双方形成的是一种劳动关系。如果是私人雇佣他人提供劳务的,双方形成雇佣关系。那么,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如下:

1、从主体范围来看,雇佣关系主体范围相当广泛,凡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均可形成雇佣关系,而劳动关系主体具有单一性,即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另一方面只能是用工单位。我国不同时期的律规范对劳动关系主体的规定是不尽一致的。198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处理暂行规定》,劳动关系主体仅限于国营企业。1993年7国务院又颁布了《企业劳动争议暂行条例》,主体范围由国营企业扩大到集体所有制企业,同时规定个体工商户与帮工学徒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参照该条例执行。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将劳动关系主体由企业扩大到用人单位,即境内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它们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目前个体经济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家庭雇佣保姆、农村承包经营户雇人抢收庄稼等雇佣劳动,因用工一方既不是企业,也不是个体经济组织,不属于劳动关系的主体范畴,应按雇佣关系对待。

2、从主体地位来看,雇佣关系主体地位平等,而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既具有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又具有实现这种关系的从属性。也就是说劳动关系的主体往往是某一单位的一员,而雇佣关系就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一点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迥然不同。

3、从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看,雇佣关系中,雇工一般占有生产资料,而劳动关系中,用工一方是生产资料的代表者或所有者,劳动者本身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劳动关系区别于雇佣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决定了劳动者必须加入到劳动组织当中,并接受用工单位的领导、管理,由此决定了劳动关系主体地位的从属性。

4、从权利义务实现途径来看,雇佣关系强调成果之给付,而劳动关系则强调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过程。但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只决定于劳动的成果,并不涉及实现劳动过程问题,权利和义务的发生与劳动过程无关。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