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诧城矿“3.19”重大冒顶事故案例

大律师网 2020-09-29    人已阅读
导读:2004年3月19日中班21时28分,诧城矿采煤一区3904工作面刷面初放第一次回双档料时,发生一起推垮型抽顶垮面事故,死亡4人。 事故原因: 1、工作面顶板破碎,在现场不具备初2004年3月19日中班21时28分,诧城矿采煤一区3
2004年3月19日中班21时28分,诧城矿采煤一区3904工作面刷面初放第一次回双档料时,发生一起推垮型抽顶垮面事故,死亡4人。 事故原因: 1、工作面顶板破碎,在现场不具备初

2004年3月19日中班21时28分,诧城矿采煤一区3904工作面刷面初放第一次回双档料时,发生一起推垮型抽顶垮面事故,死亡4人。

事故原因:

1、工作面顶板破碎,在现场不具备初放条件的情况下,干部违章指挥,并参于违章作业,强行放顶,造成顶板大面积抽冒埋人,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工作面倾角大,切眼在掘进期间曾发生漏顶和冒顶,顶板不实,矿有关领导及部门、工区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木垛及拉勾等特殊支护未架设到位,工作面支柱初撑力合格率仅50%,工作阻力全部不合格,不同规格的支柱混用现象严重,是造成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4、回料方法和顺序不当,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回料时先回的是切眼内单体支柱,定型料滞后5棚,应先扒出定型料,再回单体支柱。

5、该下分层工作面回采前未采取注浆、注水及铺设人工假顶措施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又一原因。

6、工作面向煤帮只刷齐两档,第三档上头还有51棚未刷,另外,工作面切眼内浮煤较多,回料地点附近支柱混乱,退路不畅。

事故教训:

1、跟班干部及现场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下分层破碎顶板及空顶的危害认识不足,未采取有效措施。

2、现场管理差,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规程措施在现场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3、有关矿领导及部门人员责任心不强,现场把关不严,检查不细,规程措施在现场未得到落实,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消除。

4、职工遵章意识不强。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得不到有效遏止。

防范措施:

1、破碎顶板初放及正常回采时必须增设木垛进行加强支护。

2、初放期间必须对工作面支柱进行棵棵测压和二次补液,确保支柱合格率达100%,同时保证工作阻力满足要求。

3、初放工作面管理必须作到“三不放”,即“初放领导小组成员不到现场不放、工程质量不是优良品不放、规程措施不落实兑现不放”。

4、工作面初放期间应按规定控制采高,严禁不同规格的支柱混用。

5、开采下分层工作面时,应预先采用注浆、注水和铺设人工假顶的措施,并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开采,否则严禁开采。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安全监督不力而造成的责任事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工作面根本不具备初放条件的情况下强行初放,充分反映出部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重产量、轻安全的思想严重。

2、经验主义、习惯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克服。城矿回采类似条件的下分层工作面已有好几年的历史,总认为下分层顶板压力不大,没有对该面存在的特殊条件进行分析,致使工作面在切眼的布置上就存在不安全隐患,冒顶范围正处于上分层工作面止采线附近已回采的三角形区域中,上分层顶板冒落并未完全充填采空区,下分层回采引起煤柱区压力及顶板变化,从而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3、图省事、怕麻烦的思想依然存在,工作面特殊支护不全,木垛该打的未打,拉勾该上的未上,工作面支柱混用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初撑力及工作阻力严重不足也未采取措施。

4、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对现场存在问题认识不足,忽视质量标准化及初放要求,对违章行为不制止,对存在的问题审查不透,留下事故隐患。

5、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差,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的安全理念在现场未得到有效落实。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