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第三方物流,在国外又称为契约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第三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本期
大律师网小编就来为您讲解:第三方物流
法律的性质。
第三方物流属于
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对其法律性质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综合分析,第三方物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一、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中的合同包括三方物流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合同,与仓储机构之间的合同,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分包方之间的合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信息系统提供商之间的合同等。
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法治经济,合同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约定,一旦合同条款设置不合理,将为物流企业埋下巨大的法律风险。
二、履行合同过程中的风险
1、交通事故风险风险。这是运输环节中最主要的风险。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造成运输工具和运送货物的损失,也可能因为处理事故,耽误运输时间,导致延期交货,构成违约。
2、货物灭失或损坏带来的赔偿风险。
这种风险贯穿物流所有环节,可能由不当包装、装卸导致,也可能有不当仓储导致,也可能由不当的运输方式或运输途中的意外所导致。
3、到达延误和错发错送的风险。到达延误,原因很多,有可以归责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原因,比如调配不力,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路线错误等,也有不单单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原因,比如交通
管制及天气、发生交通事故、道路等原因导致的延误等。
错发错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马虎导致信息传递出错。一般签订的物流合同都要求物流企业“准确、及时送货”,而延误、错送,通常都会因此承担违约责任。
4、运输危险品泄露、环境污染的风险。现代物流,涉及到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越来越多,由于包装或运输方式的不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危险品泄露事件。
导致上述风险的原因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风险意识不够,只注重企业业务量的增长,企业盈利的增加,而忽视了企业风险的控制。
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完善的
物流法律和技术标准,二是受资金、人员的制约,企业风险防控难以落实。
以上就是本期大
律师网的小编为您分析的“第三方物流法律存在哪些法律风险?”的具体内容。希望对您在阅读后会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联系大
律师网。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