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对于过失犯罪取得被害人谅解后,法院在量刑时会如何考量?

过失犯罪的认定 2024-03-14    人已阅读
导读:过失犯罪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谅解对其量刑具有一定的影响。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量被告人取得谅解的情况,通常会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从而可能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具体刑罚进行适度减轻。

对于过失犯罪取得被害人谅解后,法院在量刑时会如何考量?

对于过失犯罪,虽然行为人主观恶性相对较低,但其行为仍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后积极赔偿损失、诚恳道歉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这反映出行为人有较好的悔罪表现和社会危害性减小的事实,符合我国刑法“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同时,法院在量刑时,还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等司法解释,将取得被害人谅解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之一,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相关规定)

过失犯罪在刑法中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过失犯罪在刑法中的处罚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失责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对于过失犯罪的处罚,首先要确认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为过失,即非故意。

2. 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对于过失犯罪,刑罚裁量应与行为人的过失程度、犯罪情节以及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相适应。相较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常较小,所以在量刑上一般低于同等程度的故意犯罪。

3. 预防为主原则:过失犯罪的处罚还应体现预防再次犯罪的目的,通过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促使行为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改正行为,防止类似危害结果的发生。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犯罪行为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时,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条款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同时也决定了过失犯罪的处罚必须基于法律的具体规定。

3. 刑法分则中对各类过失犯罪的具体规定,如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等,明确了不同过失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及相应的法定刑罚,体现了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

对于过失犯罪,行为人能够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不仅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也是其认罪悔过、减轻社会危害性的体现。法院在量刑时,会在查明事实、认定犯罪的基础上,结合取得谅解这一酌定情节,依法公正、合理地确定应判处的刑罚。取得谅解并不必然导致法定刑的减免,最终裁决还需综合全案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判断。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对于过失犯罪取得被害人谅解后,法院在量刑时会如何考量”的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您需要更深入的法律咨询,请登录大律师网进行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将竭诚为您服务。祝您一切顺利!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