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民事诉讼的时效是多久?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怎么处理?

2020-11-25 浏览:
导读:民事诉讼是我国常见的诉讼类型之一,在诉讼期间当事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不过要注意的是民事诉讼的时效。那么民事诉讼的时效是多久?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怎么处理?跟着大律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民事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民事诉讼的时效是多久?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怎么处理?

  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

  根据《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怎么处理?

民事诉讼的时效是多久?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怎么处理?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中哪些情况按撤诉处理?

民事诉讼的时效是多久?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怎么处理?

  1、原告或上诉人未按期交纳诉讼费用:

  2、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3、原告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4、原告应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未交纳,或申请缓、减、免未获人民法院批准仍不交纳诉讼费用的;

  5、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告的法定代理人,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6、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无独立请求的第三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法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法院可以不按撤诉处理。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相关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