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如何界定财产?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的规定,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家庭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财产则包括房产、车辆、存款、有价证券、债权、债务等。如果家庭的财产超过规定限额,可能会影响其低保资格的获取或者维持。
【引用法条】
1.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十九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实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书面授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核实。”
2. 第二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核查。核查可以通过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
低保户的住房补贴标准是多少?
低保户的住房补贴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而是由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低保家庭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有一定的灵活性。低保户的住房补贴主要是为了缓解他们的住房困难,帮助他们支付租金或者改善居住条件。
【引用法条】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该条例规定,对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家庭,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其中包括住房救助。但具体的救助方式和标准则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8〕45号):这份文件提出,要完善低保家庭的住房救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可以给予租金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救助。
3.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该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以给予住房救助。救助方式包括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要了解具体的低保户住房补贴标准,需要咨询当地的民政部门或查阅地方性的社会救助政策文件。
父母离世后低保待遇改变吗?
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是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低保待遇的给予主要基于申请人的经济状况,而非其家庭成员的情况父母离世后,如果申请人(如子女)自身符合低保条件,他们有权继续享受低保待遇如果父母离世后,申请人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变,例如继承了父母的财产,这可能会影响其低保资格。
【引用法条】
1.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这意味着低保的发放主要看申请人自身的经济状况。
2. 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也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应当如实申报家庭经济状况,并授权核对机关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对。”这意味着,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申请人有义务申报并可能影响低保资格。
3.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决定增发、减发或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意味着,父母离世后的遗产继承可能会被视为收入或财产状况的变化,从而影响低保待遇。父母离世后,低保待遇是否改变取决于申请人自身的经济状况变化,包括是否有继承遗产等。如有疑问,建议咨询当地的社会保障部门或寻求专业法律咨询。
低保户的财产界定主要依据其家庭收入和财产是否低于当地政府设定的标准。申请低保的家庭需要如实申报并接受核查,以确保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如果家庭财产超出规定范围,可能会失去低保资格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对于保障自身权益至关重要。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机构或律师。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是您解决法律问题的利器!在这里,您可以关注3万+注册律师的日常科普,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遇到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