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哪11天?

大律师网 2025-07-25    人已阅读
导读: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促进身心健康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确保劳动者能够充分享受这些休息时间。同时,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及时维权。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哪11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共包括11天,具体为:

  新年(元旦)放假1天(通常为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但实践中通常会调休形成较长的假期);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但通常会调休形成小长假);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但同样会调休形成较长的假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农历上的日期每年不同,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公历日期是固定的。

  这些法定节假日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促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劳动者休假,确保劳动者能够充分享受这些休息时间。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哪11天?

法定节假日不放假犯法吗?

  法定节假日不放假,在一般情况下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这一规定,不安排劳动者休假,那么就构成了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侵犯。

  对于法定节假日不放假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并按照国家规定安排休假;

  二是如果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那么必须依法支付给劳动者加班费,标准为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

  三是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改正或者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劳动行政部门将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四是如果用人单位的行为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那么用人单位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有些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如紧急生产任务、突发事件处理等),但这种情况下也必须经过劳动者的同意,并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任何未经劳动者同意而擅自安排法定节假日工作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以上是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哪11天?”的内容,大律师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相关咨询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