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央视广告投标“逆势上行”专家称显示内

大律师网 2017-03-18    人已阅读
导读:【投标广告】央视广告投标“逆势上行”专家称显示内需旺盛 同样在亚洲金融风暴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央视的招标曾经出现过下滑。公开数据显示,1997年,央视的招标是28个亿,但是1998年是21个亿,1999年只有19个亿

【投标广告】央视广告投标“逆势上行”专家称显示内需旺盛

同样在亚洲金融风暴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央视的招标曾经出现过下滑。公开数据显示,1997年,央视的招标是28个亿,但是1998年是21个亿,1999年只有19个亿。

“这次央视广告投标逆势而上,说明国内宏观经济与1998年相比已有很大不同。 ”马红漫表示,广告投放作为一种扩张性的宣传策略,需要企业倾注极大的财力。一般在经济低迷时,企业这种扩张性行为会减少。“央视广告大涨15%不仅凸显了微观层面企业家的信心,也进一步说明由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

马红漫透露,此前国家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由各地方政府“接棒”后,已扩张到6万亿元。这笔巨额投资将产生巨大的经济能量,此前分析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10年下半年见底,但目前在这一带动下,经济见底的时间已提前了一年,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将在2009年底复苏。 “这样就能说得通,明年央视广告投标为何逆势而上了。 ”

解读二:国内刚性内需仍旺盛

投标结果显示,美的集团以4701万元勇夺2009年春晚报时广告;郎酒集团以7099万元中标“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独家冠名;巨人集团4330万元拍得新闻联播后标版第一选择权;纳爱斯集团更以总价3.05亿元“拿下”2009年上、下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今年被卷入乳业风波的蒙牛最终以4489万元摘得天气预报与焦点访谈之间的“A特段”。很显然,食品饮料、日化、耐用消费品和医药行业的表现相当活跃。

知名品牌研究专家李光斗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速消费品国家,因此中国的基本消费信心大家是有的,中国企业坚定了这点就不会因为外部世界经济情况的变化,而放弃对中国内部市场的信心,所以他们敢于大手笔购买广告时间。

马红漫表示,“企业一定是经过严格测算才会出手竞标的。在未来市场预期增长的情况下,这些消费品企业才会如此‘阔绰大方’。 ”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宗消费品市场需求疲软,而国内的楼市和车市等行业也出现了一定的滞涨。然而,只要刚性内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说明我国经济的宏观面仍旧看好。而央视广告投标无疑给市场吃了一剂“定心丸”。

解读三:金融业不惧风暴

与欧美国家金融保险企业普遍陷入低迷的情况不一样,此次央视招标结果显示,金融保险企业中标额度和数量继续扩大。在11月17日晚间举行的央视招标晚会上,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相关人士均有现身,包括国有、商业等各种类型的金融企业都有中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媒经济学博士王菲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影响,但国内金融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企业也从其战略角度出发,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收缩,但必要的市场扩展也不会放弃。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陈荣勇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根源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巨额亏损。而中国金融市场相对而言,仍以传统银行业为主,金融衍生产品仅是极小的一部分,所产生的亏损有限,对我国整个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比较小。中国特有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我国经济体系筑起了一道隔离墙,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缓冲。马红漫则认为央视投标结果或许表明,国内金融业正在走出低迷。

解读四:外资企业集体沉默

相对于纳爱斯、蒙牛、郎酒等国内企业的活跃表现,2009年央视广告招标结果显示,外资企业显得比较沉默。对此,陈荣勇透露,在今年招标之前,央视在与企业进行前期沟通时就已经发现,国内企业比外资企业投标的意愿更高。在此次央视招标中,外企的沉寂似乎已经在央视意料之中。马红漫则认为外资品牌可能更倾向于细分市场的广告投入,“央视作为泛大众化的媒体平台,对于定位中高端的外资品牌而言,可能吸引力不大。 ”

解读五:不言标王彰显企业理性

自1997年开始采用竞标拍卖起,央视黄金段位广告的“标王”就不断易主。由于近几年来招标形式的进一步细化,“标王”的概念也有所变化,即从最初的以新闻联播后倒数第一时段的竞标价,来判别 “标王”的归属,到现如今以全年各季度、各时段累计竞标价来判定最终的“标王”。

然而,央视从2006年开始不再公开公布“标王”。不过,在昨天竞标现场,最激烈的争夺出现在下午的特约电视剧竞标上,最终冠名权被纳爱斯获得,以总价3.05亿元中标2009年上下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比去年2.29亿元增加了0.76亿元,在已经公布的企业中排列第一。

马红漫认为,央视不强调“标王概念”令人欣喜,这说明企业越来越理性。早些年的“标王毒药”表明,想通过一次性巨额投资 “拔苗助长”,打响品牌行不通。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